201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27 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7-21 22:0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等三角形

◆课前热身

1.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 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它的周长为( ) A.7 B.9 C.12 D.9或12 3.如图,已知AB A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

△ABC≌△ADC的是( )

A.CB CD B.∠BAC ∠DAC C.∠BCA ∠DCA

D.∠B ∠D 90

A

C

B

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AC、BD交于点O,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A

【参考答案】 1. D

2. C 分析: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情况:(1)2、2、5;(2)5、5、2;(1)不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所以只有5、5、2;周长=12 3. C 4. B ◆考点聚焦 知识点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判定 大纲要求

1.了解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逆命题和逆定理的概念;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他们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3.学会演绎推理的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掌握寓丁几何证明中的分析,综合,转化等数学思想。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论证三角形全等,线段的倍分,常见的多为解答题◆备考兵法

1.证边角相等可转化为证三角形全等,即“要证边相等,转化证全等. ”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角的数量关系的有力工具,若它们所在的三角形不全等,可找中间量或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证明.在选用ASA或SAS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夹角和夹边;要结合图形挖掘其中相等的边和角(如公共边、公共角和对顶角等),若题目中出现线段的和差问题,往往选择截长或补短法.

2.本节内容的试题一改以往“由已知条件寻求结论”的模式, 而是在运动变化中(如平移、旋转、折叠等)寻求全等.对全等三角形的考查一般不单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命题时往往把需要证明的全等三角形置于其他图形(如特殊平行四边形)中,或与其他图形变换相结合,有时也还与作图题相结合;解题时要善于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寻找全等的条件. ◆考点链接

1.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除以上的方法还有________.

3.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周长_____、对应高、______、_______相等. ◆典例精析

例1(2009山西太原)如图,△ACB≌△A C B , BCB =30°,则

ACA 的度数为A.20° B.30° C.35° D.40°

【解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ACB≌△A C B , ∴∠ACB=∠A′CB′,

∴ ACA = BCB =30°,故选B. 【答案】B

B C

例2(2009年河南)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分析】首先进行判断:OE⊥AB,由已知条件不难证明△BAC≌△ABD,得∠OBA=∠OAB再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解决此类问题,要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 答案:OE⊥AB. 证明:在△BAC和△ABD中,

AC=BD,

∠BAC=∠ABD, AB=BA.

∴△BAC≌△ABD. ∴∠OBA=∠OAB,

∴OA=OB.

又∵AE=BE, ∴OE⊥AB.

(注:若开始未给出判断“OE⊥AB”,但证明过程正确,不扣分)

例3(2009年山东临沂)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的中点. AEF 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 DCG的平行线CF于点F,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易证

△AME≌△ECF,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A

D

F

A

D

F

A

D

G

G C G

图1

图2

【分析】构造全等三角形解题 解:(1)正确.

证明:在AB上取一点M,使AM EC,连接ME.

BM BE. BME 45°, AME 135°.

CF是外角平分线,

DCF 45°, ECF 135°. AME ECF.

AEB BAE 90°, AEB CEF 90°,

BAE CEF.

△AME≌△BCF(ASA). AE EF.

(2)正确.

N A

D

C G

证明: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 使AN CE,连接NE.

BN BE.

图3

N PCE 45°.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BE. DAE BEA.

NAE CEF. △ANE≌△ECF(ASA). AE EF.

◆迎考精炼 一、选择题

1.(2009年江苏省)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BC EF,AC DF; ②AB DE, B E,BC EF; ③ B E,BC EF, C F; ④AB DE,AC DF, B E.

其中,能使△ABC≌△DEF的条件共有( ) A.1组

B.2组

C.3组

D.4组

O

A.SAS B.ASA C.AAS D.SSS

3.(2009年广西钦州)如图,AC=AD,BC=BD,则有( ) A.AB垂直平分CD

B.CD垂直平分AB

C

2.(2009年黑龙江牡丹江)尺规作图作 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再分别以

1

点C、D为圆心,以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

2

射线OP,由作法得△OCP≌△ODP的根据是( )

C.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 D.CD平分∠ACB

A

B

D

4. (2009年甘肃定西)如图,四边形ABCD中,AB=BC,∠ABC=∠CDA=90°,BE⊥AD于点E,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8,则BE=( ) A.2

B.3

C

D

.二、填空题

1.(2009年广东清远)如图,若

△ABC≌△A°, B 40°,则1B1C1,且 A 110

C1= .

B

C

B1

A1

C1

2.(2009年湖南邵阳)如图,点E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任意一点,连结 AE、CE.请找出图中一对全等三角形为___________.

3.(2009年湖南怀化)如图,已知AB AD, BAE DAC,

B

要使△ABC≌△ADE,可补充的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B

E

F

C

A

D

4.(2009年福建龙岩)如图,点B、E、F、C在同一直线上. 已知∠A =∠D,∠B =∠C,要使△ABF≌△DCE,需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出一个即可).

5.(2009年四川遂宁)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 三、解答题

1.(2009年四川宜宾)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CD.

求证:∠C=∠A.

2. (2009年四川南充)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DE⊥AG于E,

BF∥DE,交AG于F.

求证:AF BF EF.

A E

B

G

D

C

3.(2009年浙江丽水)已知命题:如图,点A,D,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BE,∠A=∠FDE,则△ABC≌△DEF.判断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添加一个适当条件使它成为真命题,并加以证明.

A

DE

4. (2009年上海市)已知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联结AB、DC,E为OB的中点,F为OC的中点,联结EF(如图所示).

A

B

E

C (1)添加条件∠A=∠D, OEF OFE,求证:AB=DC.

(2)分别将“ A D”记为①,“ OEF OFE”记为②,“AB DC”记为③,添加条件①、③,以②为结论构成命题1,添加条件②、③,以①为结论构成命题2.命题1是 命题,命题2是 命题(选择“真”或“假”填入空格).

AD AE,AB平分 DAE交 5.(2009年吉林省)如图,AB AC,AD BC于点D,

DE于点F,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 ..

6.(2009年湖南省娄底市)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连结AD,在A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连结BE,CE. (1)求证:△ABE≌△ACE

(2)当AE与AD满足什么数量关系时,四边形ABEC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B

D (第5题)

C

E 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D 3. A 4. C 二、填空题

1.30 2.△ABD≌△CDB(或△ADE≌△CDE 或△ABE≌△CBE)

3.AC AE(或填 C E或 B D) 4.AB = DC(填AF=DE或BF=CE或BE=CF也对) 5.7 三、解答题

1.连接BD.在△ABD和△CBD中, ∵AB=CB,AD=CD,BD=BD, ∴△ABD≌△CBD.∴∠C=∠A. 2.证明: ABCD是正方形,

AD AB, BAD 90°. DE⊥AG,

DEG AED 90°. ADE DAE 90°.

又 BAF DAE BAD 90°,

ADE BAF. BF∥DE,

AFB DEG AED.

AFB AED

在△ABF与△DAE中, ADE BAF,

AD AB △ABF≌△DAE(AAS).

BF AE.

AF AE EF,

AF BF EF.

3.解:是假命题. 以下任一方法均可: ①添加条件:AC=D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B=DE

, ∠A=∠FDE, AC=DF, ∴△ABC≌△DEF(SAS).

②添加条件:∠CBA=∠E.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FDE, AB=DE, ∠CBA=∠E , ∴△ABC≌△DEF(ASA).

③添加条件:∠C=∠F. 证明:∵AD=BE,

∴AD+BD=BE+BD,即AB=DE. 在△ABC和△DEF中,

∠A=∠FDE, ∠C=∠F , AB=DE, ∴△ABC≌△DEF(AAS)

4.(1)∵ OEF OFE ∴OE=OF

∵E为OB的中点,F为OC的中点, ∴OB=OC

又∵∠A=∠D,∠AOB=∠DOC, △AOB≌△DOC ∴AB=DC (2)真,假

5.解:(1)△ADB≌△ADC、△ABD≌△ABE、△BFD≌△BFE、△ABE≌△ACD(写出其中的三对即可)(2)以△ADB≌ADC为例证明.

证明: AD BC, ADB ADC 90°. 在Rt△ADB和Rt△ADC中,

AB AC,AD AD,

Rt△ADB≌Rt△ADC.

6.(1)证明:∵AB=AC

点D为BC的中点 ∴∠BAE=∠CAE

AE=AE

∴△ABE≌△ACE(SAS)

(2)当AE=2AD(或AD=DE或DE=1AE)时,四边形ABEC是菱形

2

理由如下:

∵AE=2AD,∴AD=DE 又点D为BC中点,∴BD=CD

∴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形边 ∵AB=AC

∴四边形ABEC为菱形.

△AFD≌△AFE、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hc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