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9-11 01: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已经对现代医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预防医学也越来越成为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的课程。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用预防为主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制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预防医学在强调预防为主观念的同时,将预防、保健服务与临床医疗服务进行有机地整合,为患者乃至整个人群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的卫生服务,这已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学习卫生学部分能让学生了掌握影响健康的各种环境因素,充分认识改善和利用环境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树立预防为主思想,学会运用三级预防策略处理卫生保健服务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医学统计学部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推断能力,掌握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为阅读专业文献、进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统计学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科、护理学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口腔医学专科、及护理本科。

课程使用教材:《预防医学》 主编 施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推荐参考教材:《预防医学》第三版 主编 叶婷婷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 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 3.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将预防医学的基本思路应用于临床工作;

4. 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初步具备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

三、时数分配 章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授课内容 绪论 环境与健康 物理因素与健康 化学因素与健康 食物因素与健康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传染病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地方病 职业有关疾病 327

授课时数 1 3 2 6 3 2 2 2 1 1 实验时数 3 3 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临床预防服务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与统计图表 数值变量统计描述 数值变量统计推断 分类变量统计描述 分类变量统计推断 考试 合计 1 3 4 7 3 4 3 48 6 四、考核要求

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为主, 题型为:1.选择题, 2.填空题, 3.名词解释, 4.问答题, 5.计算题。

328

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的定义和三级预防;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课程内容

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个体预防、群体预防和整体预防三个阶段 3.医学模式的改变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 1.预防医学的特点 2.预防医学的内容电 3.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1.健康观的转变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1.公共卫生措施 2.三级预防

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考核知识点

一、预防医学的定义 二、医学模式的改变

三、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健康的因素 四、三级预防

考核要求

一、预防医学发展简史 掌握:(1)预防医学的定义;(2)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 熟悉:预防医学的特点。

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掌握:健康的定义

熟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四、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 掌握:三级预防

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 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健康、三级预防

329

第一章 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环境的定义、环境的要素、生物富集作用、食物链、环境对健康的损害、大气污染的定义和类型。熟悉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SO2的浓度限值、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

课程内容

一、人类环境

1.有关环境的基本概念 2.人与环境的关系 3.环境的要素。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1.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3.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防制措施 三、空气、饮水与健康 1.空气卫生 2.饮水卫生

考核知识点

一、环境的定义和要素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三、空气与健康 四、饮水与健康

考核要求

一、环境的定义和要素 掌握:(1)环境的定义;(2)环境的要素。 熟悉:(1)原生环境;(2)次生环境;(3)生态系统。 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掌握:(1)环境污染的定义;(2)公害;(3)自净作用;(4)生物富集作用;(5)食物链。 熟悉:(1)环境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2)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种类。 三、空气与健康 掌握:(1)大气污染的定义;(2)大气污染的类型。 熟悉:(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SO2的浓度限值。 四、饮水与健康 熟悉:(1)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2)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3)氯化消毒的原理 。

复习思考题

一、简答题: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和类型 二、名词解释:公害、食物链、生物富集

330

第二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结噪声的定义、暂时性听阈位移、中暑的定义和类型、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区别。熟悉噪声的种类、永久性听阈位移、振动的分类、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课程内容

一、噪声

1.噪声的定义和来源 2.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 4.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 二、振动

1.振动的定义和分类 2.振动对机体的危害 3.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 4.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 三、高温 1.高温作业

2.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3.中暑

4.防暑降温措施 四、电离辐射

1.电离辐射的定义和方式 2.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危害 3.卫生防护 五、非电离辐射

定义和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防护措施

考核知识点

一、噪声的定义

二、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振动的定义和分类 四、高温对机体的影响 五、中暑

六、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考核要求

一、噪声 掌握:(1)噪声的定义;(2)暂时性听阈位移。 熟悉:(1)噪声的种类;(2)永久性听阈位移。 二、振动

熟悉:振动的分类。 三、高温作业和中暑 掌握:(1)中暑的定义;(2)中暑的类型。 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331

四、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掌握:(1)电离辐射定义;(2)非电离辐射定义。

复习思考题

一、简答题:噪声对健康的影响、中暑的类型和主要表现 二、名词解释:暂时性听阈位、噪声、中暑

第三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的定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慢性铅中毒和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慢性汞中毒的特征、矽肺(硅沉着病)的定义和预防措施。熟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的种类、慢性铅中毒和苯中毒的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课程内容

一、刺激性气体。 1.刺激性气体的种类 2.毒理 3.临床表现 4.治疗与处理 二、窒息性气体 1.一氧化碳

2.氰化氢(氢氰酸) 3.硫化氢 三、铅

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2.毒理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及处理原则 6.治疗 四、汞

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2.毒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及处理原则 5.治疗 五、苯

1.理化特性与接触机会 2.毒理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六、农药 1.有机磷农药

2.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332

七、生产性粉尘 1.概述 2.矽肺 3.预防措施

考核知识点

一、刺激性气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二、窒息性气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三、慢性铅中毒 四、慢性汞中毒 五、慢性苯中毒 六、有机磷农药中毒 七、矽肺(硅沉着病)

考核要求

一、刺激性气体。 掌握:(1)刺激性气体的定义。 熟悉:(1)刺激性气体的常见种类;(2)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分期。 二、窒息性气体 掌握:(1)窒息性气体的定义;(2)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一氧化碳中毒的分级诊断;(2)窒息性气体的种类。 三、慢性铅中毒 掌握:(1)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铅的代谢;(2)慢性铅中毒的诊断标准;(3)驱铅药物。 四、慢性汞中毒 掌握:(1)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2)驱汞药物。 五、慢性苯中毒 掌握:(1)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慢性苯中毒的诊断标准。 六、有机磷农药中毒 掌握:(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熟悉:(1)胆碱酯酶活性的诊断标准;(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 七、矽肺(硅沉着病) 掌握:(1)矽肺(硅沉着病)的定义;(2)硅沉着病的X射线表现。 熟悉:(1)预防措施;(2)硅沉着病常见并发症。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硅沉着病、窒息性气体 二、问答题:

1.生产性分成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方面?

2.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是什么?

第四章 食物因素与健康

学习目的和要求

333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六大营养素的种类、基础代谢的定义、常见的维生素缺乏症、食物中毒的定义和发病特点。熟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常见无机盐的需求量、合理营养、常见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

课程内容

一、营养素与热能 1.蛋白质 2.脂类 3.糖类

4.三大营养素同热能的关系 5.维生素与维生素缺乏病 6.无机盐与无机盐缺乏 二、合理营养与营养调查 1.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 2.营养调查

三、临床营养概述 四、食品安全 1.食品安全

2.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五、食物中毒 1.中毒食品

2.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3.细菌性食物中毒 4.动物性食物中毒 5.植物性食物中毒 6.化学性食物中毒

7.霉菌毒素与霉变食物中毒

考核知识点

一、营养素与热能 二、合理营养 三、食物中毒

考核要求

一、营养素与热能 掌握:(1)营养素种类;(2)基础代谢定义。 熟悉:(1)蛋白质生物学价值;(2)常见维生素缺乏病;(3)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二、合理营养 掌握:(1)合理营养的定义。 熟悉:(1)膳食调查的方法。 三、食物中毒 掌握:(1)食物中毒的定义(2)食物中毒的特点。 熟悉:(1)食物中毒的常见种类和致病原因;(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种类和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食物中毒、合理膳食

334

二、问答题:

食物中毒的特点是什么?

第五章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熟悉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课程内容

一、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的概念及内涵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及作用机制 3.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心理因素与健康

三、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 1.行为 2.生活方式

3.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因素与健康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

三、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

考核要求

一、社会因素与健康

熟悉:影响健康的主要社会因素。 二、心理因素与健康。 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 熟悉:心身疾病的定义。

三、行为因素、生活方式与健康 掌握: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心身疾病

二、问答题:举例说明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有哪些?

第六章 传染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335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病的早期报告,熟悉常见传播途径的特点,预防接种的种类,疫源地消毒的种类,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课程内容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4.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二、传染病的防制对策 1.预防性措施 2.传染病管理 三、结核病 四、病毒性肝炎

考核知识点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二、传染病的防制对策 三、结核病与病毒性肝炎

考核要求

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掌握:(1)传染病流行的三大环节;(2)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熟悉:(1)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2)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二、传染病的防制对策

掌握:传染病分类和早期报告制度。 熟悉:(1)预防接种的种类;(2)疫源地消毒的种类. 三、结核病与病毒性肝炎

熟悉:结核病和病毒性肝炎的病因。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潜伏、病原携带者 二、问答题:

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第七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分类和病因。

课程内容

一、概述

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和常见种类

336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

3.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二、心脑血管疾病

1. 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 2.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3.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三、恶性肿瘤

1.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2.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3.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四、糖尿病

1. 糖尿病的流行特征 2. 糖尿病的分类和病因 3.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考核知识点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二、心脑血管疾病 三、恶性肿瘤 四、糖尿病

考核要求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二、心脑血管疾病

1.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熟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三、恶性肿瘤

1.掌握: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2.熟悉: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 四、糖尿病

熟悉:糖尿病的分类和病因。

复习思考题

问答题:

1. 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2.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第八章 地方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地方病的概念,地方性碘缺乏和氟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熟悉: 地方病的分类和特点,成人碘缺乏病临床分型标准,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课程内容

337

一、地方病的基本概念 1.地方病的分类和特点

2.地方病的流行规律和预防与控制 二、碘缺乏病

1.碘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病因 2.碘缺乏病临床表现与诊断 3.碘缺乏病的预防与控制 三、地方性氟中毒

1.地方性氟中毒基本情况 2.主要病因与发病机制

3.氟中毒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地方性氟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考核知识点

一、地方病的基本概念 二、碘缺乏病 三、地方性氟中毒

考核要求

一、地方病的基本概念 掌握:地方病的概念。

熟悉:地方病的分类和特点 二、碘缺乏病

掌握:地方性碘缺乏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熟悉:成人碘缺乏病临床分型。 三、地方性氟中毒

掌握: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熟悉: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地方病

二、问答题:地方性碘缺乏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第九章 职业有关疾病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职业病的定义、特点。熟悉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工作有关疾病的定义,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课程内容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二、职业有关疾病种类和特点 1.职业病

338

2.工作有关疾病

三、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1.控制或消除职业性有害因素 2.贯彻和执行卫生标准 3.健康监护

4.加强职业环境监测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6.膳食保健措施

考核知识点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职业有关疾病种类和特点 三、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考核要求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熟悉:职业有害因素的种类。 二、职业有关疾病种类和特点 掌握:(1)职业病的定义;(2)职业病的特点。 熟悉:(1)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2)工作有关疾病的定义。 三、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熟悉: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二、问答题:

1.职业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2.职业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第十一章 临床预防服务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临床预防的定义、原则、方法。 熟悉临床预防的内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课程内容

一、概述

1.临床预防产生的背景 2.临床预防的意义 3.临床预防的原则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和内容 1.临床预防的方法 2.临床预防的内容 三、临床预防的实施

1.临床预防服务干预措施的由来

339

2.制定健康维护计划

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临床预防中的作用和意义

考核知识点

一、临床预防概述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和内容 三、临床预防的实施

考核要求

一、临床预防概述

掌握:临床预防的定义和原则。 二、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和内容 掌握: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 熟悉:临床预防的内容。 三、临床预防的实施

熟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定义。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临床预防、健康促进 二、问答题:

临床预防服务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医学统计学的部分基本概念。熟悉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步骤。

课程内容

一、医学统计学的部分基本概念 1.总体与样本 2.抽样误差 3.变量及分类 4.概率

5.参数与统计量

二、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步骤 1.设计 2.收集资料 3.整理资料 4.分析资料

考核知识点

一、医学统计学的部分基本概念 二、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步骤

340

考核要求

一、医学统计学的部分基本概念 掌握:(1)总体与样本的区别;(2)变量的分类。 熟悉:(1)抽样误差的含义;(2)小概率事件;(3)参数与统计量的区别。 二、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步骤

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四大基本步骤。 熟悉: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复习思考题

简答题: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十四章 数值变量统计描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集中趋势的描述指标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标准差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变异系数的计算,正态分布法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熟悉频数表编制及用途,四分位间距的使用条件,正态分布的特征,百分位法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

课程内容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二、集中趋势描述 1.算术均数 2.几何均数 3.中位数

三、离散趋势描述 1.全距和四分位间距 2.方差和标准差 3.变异系数

四、正态分布和医学参考值范围 1.正态分布

2.医学参考值范围估计

考核知识点

一、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二、集中趋势描述 三、离散趋势描述

四、正态分布和医学参考值范围

考核要求

一、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熟悉:频数表编制及用途。 二、集中趋势描述 掌握:(1)三大集中趋势指标的使用条件;(2)几何均数的计算。 熟悉:频数分布资料中位数的计算方法。

341

6.一个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续性变化趋势应该作 ( ) A、直方图 B、线图 C、圆形图

D、箱式图 E、直条图 二、填空题

1.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危害是: 、 、 。 2.目前水体消毒最常用的方法是 。

3.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称 。 4.局部振动可以引起手臂振动病,其典型表现为 。 5.铅中毒时贫血大多属轻度 型贫血。 三、名词解释 1.职业病 2.食物链 3.大气污染 四、问答题

1.食物中毒的特征是什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2.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3.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包括哪些指标,各自应用条件是什么? 五、计算题

某医生抽取100名某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两种方法进行治疗如下表,问两组有效率有无统计学差别?

方法 有效 无效 合计 %

甲 乙 合计

30 20 10 40 40 60

50 60.0 50 20.0 100

34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a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