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视频课堂《廉颇蔺相如列传》

更新时间:2023-04-23 12: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看视频课堂《廉颇蔺相如列传》受到的启发

山东成武第二中学 马春彦

赏识,你在我眼中是最美。带着赏识的心态,带着赏识的眼光去听每一位老师的课,必定获益匪浅。今天观看第一位老师执教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她的沉稳的教态深深吸引了我,而且时刻面带微笑,这一点尤其重要。她的微笑,似蓓蕾初绽。她的微笑像一杯热茶,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 ;她的微笑如夏日凉风,帮助我们驱走一切的炎热。

从她的教学内容来看,有两方面值得我学习。

(一)从《将相和》的“和”字入手,给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蔺相如平步青云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从蔺相如自身的特点来分析。他宽厚爱国,他顾全大局,他大智大勇,他主张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于武力。 其次从外在原因来看:第一、蔺相如有好的机遇。赵王求使可以报秦者,正好缪贤举荐,蔺相如因而受到赵王的赏识。第二、当时赵国的实力还很强大,还不足以让秦王灭亡,所以秦王也是外强中干。第三、名将廉颇在边疆驻扎军队,有强有力的兵力做后盾。

这样,天和,地和,人和,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成就了蔺相如,他成功了,他青云直上。可见,“和”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先来看看古代几种对“和”字的解释。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和”的理念源远流长,且不同于其现代的意义,比其现代的意义更为宽广、深刻。在《辞源》里“和”就有“调”、“顺”、“谐”、“合”等多重释义,可见“和”在传统思维中却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为人所忽视的范畴。老子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最后,老师还联系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那依旧是一种和平、和谐的象征。

“和”是一种智慧,一种大智慧。

(二)对比手法的分析。

从文中可以找到多出对比。

首先 蔺相如和缪贤的对比。文章通过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认识的对话——到底应不应该“亡赵走燕”,表现了蔺相如的聪明、周到和细致,而作为主人的缪贤却远不如蔺相如高明,真正的上不如下。

其次 蔺相如和秦王的对比。 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周到细致、随机应变,被作者写得出神入化,令人拍案叫绝。而与之相对的秦王却呆头呆脑地被蔺相如戏耍。特别是在秦王斋戒五

日后,没有了玉璧,这是非常难处理的。但是蔺相如却镇定自若:“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在无计可施后,只好“毕礼而归之”。对于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和秦王的外强中干,在后面的渑池会上,作者以精妙的文字同样表现出来。秦王本来“不肯击缶”,但是在蔺相如的大无畏精神面前,这个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为一击缶”了。相形而见绌,对比是多么鲜明。

再次 蔺相如和廉颇的对比。 这是课文开始就有的对比。一个是上卿,一个是舍人,地位差别非常大,从而为下文的将相不和埋下伏笔,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廉颇骂蔺相如“素贱人”的原因。这一对比表现了作者在结构上的巧妙安排。如果没有地位差别的对比,下文中将相不和时,就不可能有廉颇目空一切的话语。正是蔺相如的出身低贱,为廉颇攻击对

方找到了自以为是的理由。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的对比文字中,我们先是看到了廉颇的急躁冒进、不计后果的鲁莽;接着我们又看到了蔺相如的沉稳、老练、胸怀宽广;最后我们还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蔺相如——不计前嫌,也看到了一个同样伟大的廉颇——知错就改。性格上的鲜明对比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对比,突出了人物性格,让人物的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活灵活现。

通过对比,突出了故事的矛盾情节,让故事更有趣,更精彩。 通过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

最后,老师与学过的课文《荆轲刺秦王》联系比较,荆轲为什么失败,为什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蔺相如为什么能够成功,既体现了对比的手法,又再次照应到“和”。

以上是我的收获,尤其是对“和”的解析与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t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