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更新时间:2023-03-08 07:12:3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规划说明书

2010.12

2011-2030)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 录

1

规划概述 ........................................................................................................................................... 1 1.1 规划范围 ................................................................................................................................. 1 1.2 规划期限 ................................................................................................................................. 1 发展背景 ........................................................................................................................................... 2 2.1 常熟概况 ................................................................................................................................. 2 2.2 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 4 上版规划回顾与相关规划 ............................................................................................................... 7 3.1 2003版规划回顾 .................................................................................................................... 7 3.2 相关规划分析 ......................................................................................................................... 9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分析 ............................................................................................................. 13 4.1 资源调查统计 ....................................................................................................................... 13 4.2 资源特征分析 ....................................................................................................................... 17 旅游发展分析 ................................................................................................................................. 20 5.1 资源开发现状 ....................................................................................................................... 20 5.2 现状问题分析 ....................................................................................................................... 21 5.3 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 ........................................................................................................... 22 旅游客源市场 ................................................................................................................................. 26 6.1 抽样调查与分析 ................................................................................................................... 26 6.2 客源市场定位 ....................................................................................................................... 30 6.3 旅游产品市场细分 ............................................................................................................... 33 6.4 游客人群类别细分 ............................................................................................................... 34 6.5 游客量预测 ........................................................................................................................... 35 定位目标与发展战略 ..................................................................................................................... 44 7.1 总体定位 ............................................................................................................................... 44 7.2 主要职能 ............................................................................................................................... 45 7.3 发展目标 ............................................................................................................................... 45 7.4 发展战略 ............................................................................................................................... 47 空间结构 ......................................................................................................................................... 51 8.1 原则理念 ............................................................................................................................... 51 8.2 空间基础要素分析 ............................................................................................................... 51 8.3 旅游空间结构 ....................................................................................................................... 53 旅游产品规划 ................................................................................................................................. 67 9.1 开发理念 ............................................................................................................................... 67 9.2 产品定位 ............................................................................................................................... 68 9.3 产品开发与重点项目 ........................................................................................................... 70

2

3

4

5

6

7

8

9

10 近期发展规划 ................................................................................................................................. 82

10.1 近期思路 ............................................................................................................................... 82 10.2 重点产品 ............................................................................................................................... 83 10.3 重点发展区域和项目 ........................................................................................................... 84 10.4 发展配套 ............................................................................................................................... 85 11 旅游市场营销 ................................................................................................................................. 88

11.1 旅游形象塑造 ....................................................................................................................... 88 11.2 市场营销策略 ....................................................................................................................... 89 11.3 营销重点计划 ....................................................................................................................... 90 11.4 促销方式 ............................................................................................................................... 92

11.5 分销渠道 ............................................................................................................................... 95 11.6 节事活动 ............................................................................................................................... 95 12 旅游产业配套体系规划 ................................................................................................................. 96

12.1 旅游交通 ............................................................................................................................... 96 12.2 旅游饭店 ............................................................................................................................... 98 12.3 旅行社与导游 ..................................................................................................................... 100 13 旅游业发展保障措施 ................................................................................................................... 103

13.1 旅游管理体制 ..................................................................................................................... 103 13.2 政策法规保障 ..................................................................................................................... 104 13.3 发展资金保障 ..................................................................................................................... 106 13.4 人才保障 ............................................................................................................................. 107 13.5 建立旅游发展激励机制 ..................................................................................................... 107

文中加亮底色的为修改部分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1 规划概述

为促进常熟市旅游产业素质与产业地位的提升,增强常熟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构筑常熟旅游目的地城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在体例上遵循《旅游规划通则》中,关于“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表述要求,内容上重点突出市域和城区旅游产业各要素发展的规划布局,强调常熟作为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发展建设需要。

本规划编制完成后是2011-2030年常熟市旅游发展的总体部署和旅游业发展行动纲领,是地方政府发挥对旅游业的调控引导、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常熟旅游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重要依据。

1.1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常熟市域全境。包括下辖的10个镇,分别是虞山镇、尚湖镇、莘庄镇、沙家浜镇、古里镇、支塘镇、董浜镇、碧溪镇、梅李镇和海虞镇,以及1个林场(虞山林场)、2个经济开发区(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和东南经济开发区)、1个服装城和1个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264平方公里(含长江界属水面)。

1.2 规划期限

根据《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的规定,旅游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发展规划(3-5年)、中期发展规划(5-10年)或远期发展规划(10-20年)。综合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的需要,确定本规划的年限为20年,即2011-2030年,其中2011-2015年的五年为规划近期,2016-2020年的五年为规划中期,2021-2030年的十年为规划远期。

1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2 发展背景

2.1 常熟概况

2.1.1 地理区位

常熟市地理位置为:东经120°33ˊ-121°03ˊ,北纬31°30ˊ-31°50ˊ。东邻太仓,距上海100公里;南接昆山、苏州;西连无锡、江阴;北濒长江黄金水道,与南通隔江相望;西北境与张家港接壤。

常熟市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扼长江黄金水道咽喉,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并处在苏州、无锡、南通等大中城市的怀抱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常熟水陆交通发达,与无锡、苏州、上海、南京等城市都联系便捷,与苏北、苏南各地均有水陆交通线。 2.1.2 自然条件

常熟市全境东西间最大直线距离49公里,南北间最长距离37公里。地势低平,海拔大都在3-7米间。山丘主要有虞山、福山。其中以虞山为最,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境内水网交织,各河流湖荡均属太湖水系,其分布呈以城区为轴心向四乡辐射状,东南较密,西北较疏,河道较小,水流平稳。主要河流有望虞河、白茆塘、常浒河、张家港、元和塘、盐铁塘、耿泾塘等,湖泊有昆承湖、尚湖和南湖等。

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总日照时数2130.2小时,占可照时数48%;年平均气温15.4°C;年均降水量1054毫米。 2.1.3 历史人文

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江苏省县(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聚居生息。

历经五千年的文明,常熟地方文化发达,才俊辈出。远有兴东吴文教的先驱、孔门“十哲”之一“南方夫子”言偃,近有清代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和等一

2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市观光购物旅游区、大桥长江游览区。 ? 旅游产品体系

规划提出常熟旅游产品规划可以构建三大体系:重点产品体系、主体产品体系和新型产品体系。重点产品体系主要包括: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主题产品体系主要包括: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和节食旅游;新型产品体系主要包括:生态旅游、康体旅游和工业旅游。

? 旅游形象定位

规划提出针对国内市场,以山水名城和沙家浜作为主打形象,推出“度假人间天堂”总体旅游形象理念。针对国际市场,推出“千年常熟,山水名城”的总体旅游形象。 3.1.2 实施评价

? 分区发展战略基本实施

常熟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的几大重要分区结构体系已基本形成。

虞山-尚湖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地受到重视,在旅游景观环境建设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旅游功能和旅游产品设计却较为缺乏,一些建筑、场所没有很好利用;沙家浜景区已具有规模,昆承湖景区正在建设,沙家浜-昆承湖旅游度假区以沙家浜为依托有望成为常熟市的龙头景区;但是古城观光游、大桥长江游览区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和市场知名度,招商城购物游览区对拉动外来游客的旅游购物市场还缺乏足够的吸引。

? 旅游发展规模大大超过规划预测

目前常熟旅游产业规模已经大大超过上版规划对于未来的规模预测,年游客量已远超千万。对于游客量猛增这个现象,要做客观地分析,从目前统计到的数据看,招商城进入旅游统计后,游客量上升较快,这中间有相当部分的游客是本地的居民进招商城购物也被统计了进来。因此,本版规划将争取客观、科学地分析常熟旅游市场规模,以此来合理引导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

? 旅游产品结构未能实现真正转型

目前,常熟旅游产品体系仍以观光游览占主导,多区网络式旅游和品牌开发模式都没有实际效果,上版规划中提出的三大战略转变未能实现。在旅游产品结构中,只有沙家浜红色文化游取得明显进展,其他如历史文化遗产游、休闲度假

8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游和商务会展游仍然需要着力提升完善。

? 旅游形象定位未能真正带动常熟旅游发展

上版规划中提出的国内“常熟沙家浜——度假人间天堂”和国际“千年常熟,山水名城”的总体形象,未能实现其宣传常熟的效果,也就是这一形象没有真正体现常熟旅游的特点,游客对其的感知度不高。

而近年来“常来常熟”、“走进经典沙家浜,感受常熟山水城”等则逐渐成为了常熟旅游所为人熟知的宣传口号,较上版规划提出的较为影响力,效果也较好。 3.1.3 综合评估

上版规划提出的“通过从传统观光旅游模式向现代度假旅游、生态旅游、专项旅游的巨大转变,实现常熟旅游的跨越式发展,建成华东地区的新兴特色旅游区。”的规划目标,准确把握了常熟旅游业阶段性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发展需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和原因,规划目标并未完全实现,还需进一步提高。

上版规划提出的休闲度假导向的绿色旅游产品战略、特色品牌战略基本符合常熟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但在实施中并未得到良好执行,没有形成常熟特有的产品体系,基于新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针对常熟旅游业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转型的需要,常熟旅游发展应制定更加全面、科学和针对性强的战略,使常熟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

上版规划提出的旅游形象定位、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空间布局等,需要根据新的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发展模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

鉴于上轮规划的成功经验与不足,本次规划将重点针对常熟市现有旅游发展的不足与问题,对常熟的现有旅游景区和旅游环境进行新一轮的整治与布局,并根据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调整常熟旅游发展结构,设定常熟旅游业的主打产品和重点旅游发展区域。

3.2 相关规划分析

?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苏州沿长江地带,主要包括张家港—常熟—太仓沿线的沿长江地区,围绕“长

9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江两岸风光、江南特色休闲”两张特色品牌,建设江苏省沿江旅游带中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带。

常熟以规划建设的“长江第一桥(苏通大桥)”、港口新城、长江生态区为资源重点,重点开发大桥观光游、工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乡村生态游产品,加快大桥观光区、港口新城旅游区、江苇水上游憩区、湿地休闲旅游区、自然滨江田园风光区等项目建设。

重点建设常熟山水生态城,将常熟城区最核心的虞山、尚湖和古城资源整合,打造成为以山水风景、历史文化为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文化生态旅游区。

图3-1 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项目规划图

?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水生态城市与文化旅游城市,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商贸中心。

综合目标: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基础,构建“山水古邑,新福地”,将常熟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经济发达、生态文明、特色突出”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空间景观:构建“青山入城、七溪贯城、雅园缀城、三湖映城、绿扇润城、一江耀城”的空间景观框架。

中心城区空间形态:形成港城一体的“双城式”空间形态和“双城十片”的空间布局结构;“双城”即主城区和港区,“十片”中主城区包括旧城片、虞西片、西北片、东北片、西南片、城南片、东南片,港区包括梅李片、碧溪西片、碧溪

10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东片。其中,与城市旅游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片区有:

主城区-旧城片: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旅游及商业服务功能为主。 主城区-东北片:依托城际铁路常熟站,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城市综台服务功能最为集中的综合性片区。

主城区-西南片:加快招商城更新升级步伐,促进现代物流及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形成设施配套完善的居住片区:加强对昆承湖沿线地区的开发控制,改善城市整体环境。

图3-2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图(200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立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两个方面、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估计四个层次的保护体系。

保护山、水、城一体的古城格局,主要包括了放射状河道网络,虞山一方塔构成的城市空间视廊;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琴川河、西径岸、南径堂和南门坛上四片历史文化街区;虞山一尚湖风景名胜区;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与技术。

对全市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2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严格保护。

11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在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常熟的虞山景区面积30.6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6.37平方公里。

虞山景区统筹游客游赏与城市居民休闲功能,主打“山水牌”和“文化牌”,凸显虞山与尚湖山水交融的景观特色,挖掘展示虞山深厚的吴越文化底蕴。配套城市居民休闲功能,进一步推进亮山显湖工程,培育良好的景城界面。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做优尚湖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发挥其生态游赏功能和生态示范功能,重点发展宝岩生态农庄和湖甸烟雨田园农庄。

图3-3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虞山景区保护培育规划图

图3-4 太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虞山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12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明清时代和谐统一的整体风貌。古城区内现仍保存着四处历史街区,分别为:琴川河、西泾岸、南泾堂和南门坛上历史街区;此外还有言子专祠、方塔、燕园、曾园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

因此,常熟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它不仅影响了常熟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外来的旅游者也有着强有力的吸引力。

? 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的文化景观风采夺目

常熟市的旅游资源中自然与人文资源交融成一体,形成了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文化景观资源。虞山风景区与江南文化的开创人言子;沙家浜的芦荡生态湿地与现代京剧及红色旅游文化,情景交融。大自然的馈赠与深厚的人类文明相互融合,相映成趣,有利地促进了常熟市的旅游发展。

沙家浜的红色旅游在江南地区不仅仅是一处革命教育基地,同时它还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和芦荡湿地养生的基地。

? 乡村旅游体验丰收

常来常熟,体验丰收。常熟的乡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年代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从传统农业到科技农业再到生态农业直至综合农业,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常熟的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有不少村镇发展乡村旅游,主要结合农业生产、蔬果园林、渔业养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风貌建设开发农业休闲生态类旅游产品,将旅游发展推进到常熟郊县和广大的乡村。

? 购物旅游魅力无穷

常熟市招商城位于常熟市南部,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国内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之一,名列全国十大市场。主要从事服装、鞋类、五金电器、小百货、布匹等商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批发业务遍及全国,位居全国十大批发市场前列。已经在全国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购物品牌。因此常熟的招商城可以朝着情景终端的购物环境发展,商场内配置一些休闲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及其餐饮和文化设施,让购物者在游玩中不经意地完成购物需求。

? 工业旅游特色鲜明

长江滨江工业园区依托长江自然环境和工业园区的特色产业的生产过程,可以将旅游过程引进工业园区。

隆力奇生物科技的生物化妆品、保健品等产品的旅游活动体验。隆力奇应坚

18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定不移地打养生保健产品牌,建立从提高儿童健康和提高儿童免疫力的康体健生中心、提高中青年人的亚健康的保健养生基地和老年人的延年益寿的养生之处。

4.3 资源品质评价

从常熟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可以了解常熟旅游资源品质的基本情况。虞山-尚湖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方塔古迹名胜区、服装城购物旅游区、梅李聚沙园等5处A级旅游景区,正是常熟旅游品质较高资源的代表,而且这些资源的集合度也较高,可以评定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个别单体如虞山-尚湖风景区、沙家浜风景区等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要求,在等级上也已达到了五级资源的标准。另外,常熟的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等,也可以评为常熟的优良级旅游资源代表。

通过上述评价分析,在规划遴选出的101处(个)常熟重要旅游资源中,优良级旅游资源占27%左右,由此可见,常熟旅游资源的禀赋较高,个别资源的品质极高,具备对区域旅游市场的较强吸引力。特别是通过分析比较,常熟的“山水城市”综合体旅游资源概念,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是常熟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

常熟古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十里青山半入城,七溪流水皆通海—这些地域的环境特征独一无二,形成古城的城市标志;又有一些传统的文化标志和历史特征,如民居建筑,传统的商肆街道,城门、城墙、旧有的码头等等。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森林面积1500多公顷,是北亚热带天然更新与人工更新相结合的森林植物群落类型。尚湖面积约为12.45平方公里,呈带状傍虞山而居,并与古城毗邻。古城—虞山—尚湖山、水—城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古城格局和空间形态,是江南水乡城市的典型代表。这些特征,在苏州乃至临近的长三角区域周边旅游城市中都可谓绝无仅有,山水+城市的完美组合,一方面说明了常熟城市旅游空间环境的特征,另一方面更是反映了常熟宜居环境的优越性,而这正是未来城市休闲旅游开展的特质基础。

19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5 旅游发展分析

2008年,常熟确立了“工业立市、旅游活市、文化强市、商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旅游活市”战略的提出倍受关注。常熟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优势,着力构建“大旅游”发展环境,以“大旅游”理念促进旅游大发展,探索实践出了一条符合常熟实际、顺应旅游发展规律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常熟之路”,成为东部发达地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杰出典型。

在推进“旅游活市”战略中,常熟市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商贸、工农业、信息产业和城市建设的高度融合,以产业融合来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产业融合。在旅游与文化融合上,常熟一方面挖掘传统和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江南文化。另一方面,依托常熟服装产业优势,通过服装博览会等打造时尚文化。总的来说,常熟近年来的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丰硕的成绩。

5.1 资源开发现状

? 自然生态资源开发较为到位

主要是虞山尚湖和沙家浜等自然山水景区的开发较为成熟,品质也较高,结合城市景观等建设,已成为常熟旅游的标志性景区和核心旅游吸引物。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山水环境和景观良好,游憩设施较为完善,度假旅游设施尚需建设完善,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虞山与尚湖在旅游产品塑造、景观格局营造、交通组织等方面还缺乏有机联系与到位的旅游开发。

?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较多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常熟先后建成碑刻博物馆、翁同龢纪念馆、铁琴铜剑楼纪念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等文博场馆及江南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尤其是沙家浜的红色文化旅游已有一定的知名度。现状旅游产品大多为传统的观光游览产品,需要注入游憩体验的内涵,适应旅游的发展。

常熟古城,整体格局保存较为完整,旅游场馆开发主要为单体开发,尚未连成区片,历史街区改造工艺比较粗糙,旅游产品项目打造缺乏系统性,主题不明确,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待于提高。

20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 体验型旅游资源开发展露苗头

作为游览观光式旅游的补充,工业旅游、购物游以及乡村游等体验式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常熟也逐步得以重视。

5.2 现状问题分析

? 旅游资源的开发停留在景观建设阶段

常熟的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组合亦相对具有优势,但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景点还是以游览观光为主,景区休闲游憩功能相对较少,游客参与性项目相对缺乏。旅游资源开发还停留在观光旅游上,包括近两年开发建设的尚湖景区的建设,仍主要停留在景观建设上,度假、休闲、商务、娱乐等其他旅游产品的开发相对滞后,缺乏深度开发的理念。

? 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尚未覆盖常熟全市

常熟旅游产品知名度较高的有沙家浜红色旅游基地;虞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常熟古城内的方塔景区和服装城。按一般常理,在一个县级市,有若干处景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且游客量也达到了一定的份额,应该说常熟旅游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常熟地处长三角地区,常熟又兼有长三角地区少见的集生态湿地与红色旅游资源为一体;集山、水、城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虞山景区,资源秉赋高且没有形成品牌体系,城内城外各成一体,没有形成系列,更没有形成拳头产品,因此常熟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尚处在摸索阶段。

? 旅游基地与景观建设呈分离式发展

现在常熟最知名的旅游产品是沙家浜,但是,由于沙家浜景区的建设正在朝着旅游目的地的方向发展,因此旅游团到达沙家浜后,吃住行就近在沙家浜解决,不再到常熟消费,且不少旅游团只知沙家浜的旅游特点,且不知常熟其他景点旅游特色,更不知道常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而形成的古城旅游风貌。因此常熟作为旅游城市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城市的旅游服务基地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 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但文化体验旅游发展不到位

常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城区尚存在着若干老街区,各类博物馆、历史建筑、特色街巷与名人故居,在常熟市城区散置分布着。常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在文化旅游上本应成为江南的领头地区,但是近几年

21

常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规划说明书

常熟市的城市建设朝着大城市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县级城市中,属城市化的速度发展最快的县级城市之一,但是工业与商贸的发展却没有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相反倒破坏了一些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反映常熟历史文化底蕴与常熟当地原住民生活的历史街区,至今也没有恢复一条,外地游客想要做一天“常熟人”都找不到场所体验。城市朝着现代化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城市同样需要留住记忆,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要忘记常熟还是个历史文化名城,是江南小城中不可多得的。因此常熟应将名城旅游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可能地保护现有名城格局,坚定不移地修复一些历史街区,尽快地找到名城旅游的切入点,使名城旅游成为常熟市的支柱产业。

? 外向型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导致外向型旅游市场的缺失

2009年常熟国际旅游人数仅7万多人次,这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古城与绍兴古城有不小的差距。当然这两个古城都是地级市的所属地,常熟的知名度不如它们,但是这与常熟不重视开发外向型旅游产品密切相关。境外的游客,通常是被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或自然旅游资源所吸引,因此常熟在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入国际旅游元素,提高国际旅游的份额。

5.3 发展环境与条件分析

5.3.1 发展背景

? 国内旅游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长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大多数地方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国整体投资环境,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拉动内需、增加创汇、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与合作、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与社会发展,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

? 苏州旅游发展

近几年来,苏州旅游业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中的排位稳中有升,2009年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与国内游客接待量居全国第七位,旅游总收入为第五位。主要

2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dc.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