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更新时间:2023-11-06 08: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着科学教育学诞生,把它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他提出的三个中心是;教师 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他被称为传统教育之父。

2当代教育学之父杜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这三大教育哲学命题,人们把杜威的教学理论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3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他提出,①自我实现 ②全面发展 ③情感发展

4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

5泰勒于1949年出饭《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之父”

6课程是解决教育的选择与组织问题,教学是解决教育的形式与方法问题,二者 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7课程:课业及其进程。

8课程的表现形式:⑴文本形式,由宏观到微观,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及其他教学材料。⑵实践形式,由抽象到具体包括,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理解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9“学科课程’指从各学科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

10学科课程:⑴优点,符合认识的规律,能够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⑵缺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1活动课程:⑴优点,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利于儿童个性发展。

12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的观点认为,主要有;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生成性目标的提出萌芽于杜威的“教育即生长“的命题。

13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⑴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⑵分析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⑶选择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⑷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14泰勒认为,垂直组织的基本标准是’连续性’和“顺序性’ 水平组织

的基本标准是’“整合性’”.

15选择小学内容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 时代性、 实用性、 综合性原则。

16泰勒目标模式

三个来源:社会、 人、 知识。 两把筛子: 哲学、 心理学 。

泰勒提出选择和建立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实践、 需要、适应性、创造性、开放性。

组织学习经验分为:纵向组织关系和横向组织关系。

17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其特征是以校为本。 校本课程开发成功有效的基本标志是: ⑴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⑵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获得丰富课程资源的途径

⑶建立能满足本校学生多种兴趣需要和适应其个性发展。 ⑷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学校教育质量得到提高

18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

19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0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2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⑴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

⑵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方面 ⑶师生之间还存在情感关系

22教学认识认定 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认识的主要特征; ⑴是学生个体认识活动

⑵有教师教是教学认识的重要特征 ⑶教学认识具有间接性 ⑷教学认识具有发展性

23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

⑴个人发展的质量标准, 表现为: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生动活泼

⑵高效率标准,合理投入下的效率最大化 ⑶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真善美: 合于教学规律为真,合于价值理想为善,主体创造和艺术欣赏为美。

24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分为:⑵三大层面: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⑵五个层次: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缺点:没有体现逻辑一致性原则 25小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勿把学习内容当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目标含糊不清

第三,教学目标片面,缺乏启发性 第四,教学目标忽视差异性

26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有四个基本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7杜威的教学模式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强调主动作业。

28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练习法、实习法、实验法、演示法、参观法、研究法

29发现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他包括亲自运用自己的头脑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30程序教学法:特点,一是小步子。二是主动积极的反应。三是及时反馈。四是自定步调

31自学辅导教学法:操作程序有五步,即启、读练、知、结,他的优点是:突出教室的指导作用和辅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32最早提出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改造的是“道尔顿制“它由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提出。

33班级授课制: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4班级授课制的特征

第一, 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

第二,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一 第三, 教学进度与学习年限统一 第三,分科教学

35班级授课的优点:

第一,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培养人才 第二,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第四, 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弊端: 第一,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

第二,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37教学评价的功能: 诊断功能、 导向功能、 发展功能、 调节功能

根据教学评价采用的标准分为: a常模参照评价 、 b标准参照评价 38教学评价发展趋势 第一, 重视发展功能 第二, 重综合评价

第三, 强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科学化 第四,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第五,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39成长记录袋分为: 成果型、 过程型、 评估型

40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目标导向性原则 二 规范性原则 三 整体性原则 四 灵活性原则 五 发展性原则

41制定课堂规则的要求 一 要求要科学合理 二 内容要规范明确 三 数量要少而精 四 要有学生参与

五 表述应以积极的语言为主 六 执行要公平公正

42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一) 实施预防性管理 a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b改变学生成败体验 c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二)运用行为控制 及时终止

信号暗示、 使用幽默、 提问、 利用惩罚、 劝离课堂

(三)积极开展行为矫正

43教学设计的依据 第一,现代教学理论 第二,学生的特点

第三,教师的经验 第四,教材的特点

第五,教学的实际需要

44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分析学生情况 第三,制定教学策略 第四,设计教学评价

45上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 第一, 目的明确 第二, 内容正确 第三, 方法得当 第四, 组织得好 第五, 教学效果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4p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