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新闻发言人的困境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25 12: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基层新闻发言人的困境及对策

摘要:基层新闻发言人建设,是未来一个时期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重点。当前基层新闻发言人建设面临着人才选拔、培训、制度等多方面问题。通过推进基层新闻发言人及其相关要素建设,做好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加快相关制度建设等措施,能够破解上述难题,开拓基层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新局面。 关键词:基层新闻发言人 信息公开 对策

1983年,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宣告建立。但此后的20年间除了在外事等个别领域取得较快进展外,其他方面则发展缓慢。新闻发言人真正进入我们的视线是在2003年,在非典危机的刺激下新闻发言人制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省级以上的政府、党委和中央企业都已经完成了制度的出台和新闻发言人的设立。截至目前,我国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已基本确立,即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制度。2010年,13个党中央部门和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2011年3月,121家中央企业将新闻发言人电子邮箱以及手机信息向社会公布。今后一个时期普及设立省级以下各地方政府、党委和中小企业中的基层新闻发言人,将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重点。

一、基层新闻发言人的设立及重要性

基层新闻发言人的“基层”仅仅是表明空间位置上的基层,但绝

非意味着其价值低、影响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中认为:互联网加速了社会的扁平化,人们之间的距离日益显得微不足道。在全新的媒介环境下,真正意义上的“基层”已经不复存在,任何的“基层”都可能在瞬间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中心。

新闻发布方面的专家,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史安斌认为:中国新媒体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同步发展,但新闻发言人方面并没有跟上这种发展的速度。网络媒介的发达,特别是微博等自媒体的发达,使我国公民的公共意识、表达意愿都空前提高。网民“围观”并以“极化”的方式对于关注的事件表达观点,如果没有权威的信息的介入,事实真相就难以得到澄清,所带来的后果甚至是灾难性的,而这些问题在基层组织中尤为突出。基层政府、党委和中小企业建立并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基层新闻发言人,对于基层机构形象树立、危机公关、提升工作效率、践行舆论监督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主动传递信息树立基层组织形象。现代意义上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诞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美国。面对公众知情权意识的膨胀、媒体监督的加强、行政事务复杂程度的提高,政府为了赢得舆论,积极展开各类公关活动,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逐步建立起了新闻发言人制度,经新闻发言人之口向媒体主动提供信息,操纵舆论为政府塑造良好形象。美国著名学者timothy cook在《govering

with thenews》一书中提出“新闻执政”的理念,他认为现代政府应当主动运用新闻来为提高其执政形象、执政共享和执政合法性服务。积极设立新闻发言人并配备相应机制,对于基层党委、政府和中小企业等基层组织具有重要意义。基层新闻发言人通过媒体主动规律性地发布信息,就能够站在信息的上游引导舆论,为基层组织树立良好形象服务。

其次,权威信息活动及时应对危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正在经历社会发展变迁中“惊险的一跳”,由于具体利益的牵扯,各类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社会矛盾有尖锐化的趋势。这类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往往以极端的方式出现在微观社会层面,而基层机构的新闻发言人具有距离事件发生地近、情况熟等天然优势,如能够及时展开权威的信息活动,则可以避免各类“自媒体”的“风暴式”介入,减小危机对于组织的冲击,赢得大众的谅解和信任。

再次,有利于舆论监督的实现。基层组织往往对于舆论的力量和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各种理由拒绝采访甚至殴打记者的事情时有发生。设立新闻发言人、完善新闻发布机制,由专人接洽和安排对外信息传播活动,既能够帮助基层组织细化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够更好地满足公众知情权,配合舆论监督。 二、基层新闻发言人的现状及困境 1、基层新闻发言人及配套要素缺位严重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新闻发言人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省级以上党委、政府、相当部分的大型央企都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新闻发言人,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对外发布新闻、接受媒体采访。但是相对于当下的民众旺盛的信息需求,新闻发言人尤其是基层新闻发言人,仍然存在缺位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体性缺位,另一方面则是功能性缺位。

所谓实体性缺位,是指我国很多基层组织尚未设立新闻发言人和健全相关机制。据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统计,美国大约有4万名新闻发言人分布在各级政府中。从我国的情况看,在信息公开、政务公开政策的推进下,特别是在瓮安、石首等群体性事件的“倒逼”下,基层党委、政府的新闻发言人正在逐步设立之中,但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缺。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尤其是中小企业新闻发言人实体缺位情况则更为严重。据中国发言人俱乐部执行秘书长杜登斌调查,美国380多家跨国公司中基本上已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达到了80%,同时稍有规模的企业都会设立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即使是十来个人的小企业也会有兼职的新闻发言人。而我国100多家央企真正建立企业发言人制度的不到一半,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不足1/5。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评就认为,在涉及我国大型国企的公共批评事件中,所涉机构的表现都不及格。

另外,基层组织中与新闻发言人相配套的机制也是缺乏的。看起来新闻发布会往往是新闻发言人一个人在前台,但这绝不意味着新

闻发言人是一个人在战斗。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棘手的问题时,资料准备、信息搜集、政策了解等环节都需要一个团队的合作,这在新闻发言人发达的西方国家是司空见惯的,而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

其次是新闻发言人功能性缺位。与实体性缺位相比,功能性缺位虽然有时候表现的隐秘,但却是当下我国基层新闻发言人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些基层组织把设立新闻发言人当成形象工程,这些新闻发言人要么“有名无实”不露脸、不发言,要么“名不副实”流于形式。

有记者根据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布的联系方式,于2011年8月11日9:30、11:00、14:30、16:00分别拨打了43个深圳市政府部门和18个党委系统的新闻发言人电话。通过4次拨打电话发现,43个政府部门中只有15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接听了电话,接听率为35%。党委新闻发言人的接通率相比之下较高,16个部门中有9个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接听了电话,接通率

为56%。即便是国家部委和省级新闻发言人,也存在功能性缺位的问题。有媒体披露,首批75名部委新闻发言人中,有19人从来没有以“新闻发言人”身份发布过新闻。

自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以来,基层组织中新闻发言人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基层组织的新闻发言人,顶着发言人的名字,却起不到信息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c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