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代词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06-05 01: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汉语史

汉语发展史 第四讲

代词的发展

汉语史

代词的发展第一节 人称代词的发展 第二节 疑问代词的发展 第三节 指示代词的发展

汉语史

第一节 人称代词的发展一、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 二、人称代词的发展1.新的人称代词的产生 1.新的人称代词的产生 2.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们”的形 2.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成

汉语史

一、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上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 上古汉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卬、余、 音怡)、 )、朕 予、台(音怡)、朕”等;第二人称代词有 )、若 “汝(女)、若、乃、而、戎”等;严格地 上古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说,上古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但有一 些指示代词可以指代第三人称; 些指示代词可以指代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卬、台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邶风 匏有苦叶》 邶风匏有苦叶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尚书汤誓 汤誓》 非台小子敢行称乱。《尚书 汤誓》

汉语史

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戎 虽小子,而式弘大。 诗经大雅 民劳》 大雅民劳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经 大雅 民劳》 第三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彼、其、之、夫、厥(指示代 词)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论语子罕 子罕》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 子罕》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周南 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经 周南关雎》 周南 关雎 当指示代词指人时,可认为是人称代词。 当指示代词指人时,可认为是人称代词。

汉语史

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三个特点: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三个特点: (1)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2)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 )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形式: “等”、“属”、“侪”、“曹”、“辈”等 是名词。 是名词。 的变化: (3)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格”的变化: )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 高本汉、胡适认为有“ 的变化, 高本汉、胡适认为有“格”的变化,王力先 生开始认为有“ 的变化, 生开始认为有“格”的变化,后来改变了主 潘允中先生认为没有“ 的变化。 张。潘允中先生认为没有“格”的变化。

汉语史

二、人称代词的发展1.新的人称代词的产生 1.新的人称代词的产生第一人称代词“ 的产生: 第一人称代词“侬”、“咱”、“俺”的产生: 产生于唐代,今少见,方言中有: 侬:产生于唐代,今少见,方言中有: 道子颔曰: 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会稽王道子传》 道

子颔曰:“侬知!侬知!”《晋书 会稽王道子传》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 )?李白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fǒu)?李白《秋浦歌》 ǒ )?李白《秋浦歌》 又写作“ 始见于宋代, 咱:又写作“偺”、“喒”,始见于宋代,今口语多 见: 你若无意向咱 为甚梦中频相见。柳永《玉楼春》 你若无意向咱行,为甚梦中频相见。柳永《玉楼春》 孤单一身,流落外里。 五代史平话梁史 梁史》 咱孤单一身,流落外里。《五代史平话 梁史》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俺:始见于宋代文献,今方言中多用: 始见于宋代文献,今方言中多用: 且不罪, 略起,去洗耳。辛弃疾《夜游宫》 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辛弃疾《夜游宫》 细思镇州密迩太原。 五代史平话梁史 梁史》 俺细思镇州密迩太原。《五代史平话 梁史》 第二人称代词: 的转化, 玉篇》 第二人称代词:你:“尔”的转化,《玉篇》: 乃里切” 不应认为是新出现的代词, “你,乃里切”。不应认为是新出现的代词, 但却是新出现的书写形式,敦煌变文中多见: 但却是新出现的书写形式,敦煌变文中多见: 是王法罪人。 燕子赋》 你是王法罪人。《燕子赋》 我将你去探你姐姐。 五代史平话梁史 梁史》 我将你去探你姐姐。 《五代史平话 梁史》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第三人称代词:专职的, 第三人称代词:专职的,不是由指示代词兼任 的第三人称代词大约产生于第四——第五世 的第三人称代词大约产生于第四 第五世 主要有“ 纪。主要有“伊”、“渠”、“他”: 伊: 江家我顾伊 庾家伊顾我。 世说新语方正 方正》 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世说新语 方正》 同上) 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fǒu)?(同上) ǒ )?(同上 始见于《三国志吴志 赵达传》 吴志赵达传 渠:始见于《三国志 吴志 赵达传》: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关于“ 关于“渠”的来源,吕叔湘先生《汉语语法论 的来源,吕叔湘先生《 文集 》(182页)中认为:“渠大概就是其 页 中认为: 的变式” 群母鱼部; 群母之部。 的变式”。渠:群母鱼部;其:群母之部。 唐代的例子: 唐代的例子: 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殷勤着心口。张文成 今朝忽见渠姿首,不觉殷勤着心口。 游仙窟》 《游仙窟》 掷入火,定是欲相燃。张文成《游仙窟》 闻渠掷入火,定是欲相燃。张文成《游仙窟》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伊”、“渠”两个第三人称代词在六朝、唐代 伊 两个第三人称代词在六朝、 多用,宋以后则多用“ 多用,宋以后则多用“他”。今上海方言中多 广州话中用“ 写作“ 用

“伊”;广州话中用“渠”,写作“佢”; 客家话用“ 客家话用“渠”。 作为人称代词,起源于唐代,上古“ 他:作为人称代词,起源于唐代,上古“他” 是个指代词,义为“别的” 别人” 是个指代词,义为“别的”、“别人”,非人 称代词: 称代词: 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巧言》 小雅巧言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 小雅 巧言》 子不我思,岂无他 诗经郑风 褰裳》 郑风褰裳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 郑风 褰裳》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他”成为人称代词,确切的例子见于唐代: 他 成为人称代词,确切的例子见于唐代: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杜甫《清明》 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杜甫《清明》 诗 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张文成《游仙诗》 虽作拒张,又不免输他口子。张文成《游仙诗》 讨 论: 唐作藩《第三人称代词“ 的起源时代》 唐作藩《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时代》(1963 年) 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 郭锡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1980 年)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2.人称代词复数形式“ 2.人称代词复数形式“们”的形成 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唐代产生了人称代词和一般名词的复数形式,最初写作“ 唐代产生了人称代词和一般名词的复数形式,最初写作“弭”、 “伟”: 当家没处得卢皮遐来。 因话录》 我弭当家没处得卢皮遐来。《因话录》 儿郎伟 重重祝愿,一一夸张。 司空麦程文集》 儿郎伟,重重祝愿,一一夸张。《司空麦程文集》(《敦煌愿 文集》多见) 文集》多见) 宋元时写作“ 宋元时写作“懑(满)”、“瞒(瞒+心)”、“门”、“们”、 “每”等: 不因你瞒番人在此,如何我瞒四十里路来。周密《齐东野语》 不因你瞒番人在此,如何我瞒四十里路来。周密《齐东野语》 看他门得人怜,秦吉了。辛弃疾《千年调》 看他门得人怜,秦吉了。辛弃疾《千年调》词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你们见押着车乘。《三国志通俗演义》 见押着车乘。 三国志通俗演义》 同将军归投黄大王。 五代史平话梁史 梁史》 我每同将军归投黄大王。《五代史平话 梁史》 “你们”合音为“您”,义指第二人称复数: 你们” 义指第二人称复数: 你们 合音为“ 语音线索: 语音线索:nimen—nim—nin 咱是您的姐夫。 五代史平话唐史 唐史》 咱是您的姐夫。《五代史平话 唐史》 夫妻尽百年佳偶。 董解元西厢记》 教您夫妻尽百年佳偶。《董解元西厢记》 宋元时期, 也表示单数,是蔑称: 宋元时期,“您”也表示单数,是蔑称: 是不顾恩义的贼! 五代史平话汉

史 汉史》 您是不顾恩义的贼!《五代史平话 汉史》

汉语史

人称代词的发展现代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 现代汉语受西洋语法的影响,人称代词又发生 了两大变化,( ,(1) 分化为“ 了两大变化,( )“他”分化为“他、她、 ;(2)产生了“它们” 它”;( )产生了“它们”,现代白话文资料 中。 是刘半农最先创造的: “她”是刘半农最先创造的:《教我如何不想 她》 “他”、“她”、“它”只是书写形式不同,并 只是书写形式不同, 他 非性的变化。 非性的变化。 的类化,有人把把指称女性的“ 受“她”的类化,有人把把指称女性的“你” 写成“ 并不妥,因为“ 写成“妳”,并不妥,因为“妳”是“奶”的

汉语史

第二节 疑问代词的发展一、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 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疑问代词自古就分为指人和指物两种,而且大致可 疑问代词自古就分为指人和指物两种, 以分为三系: 以分为三系: 禅母系(指人): ):谁 主语、宾语)、 )、孰 (一)禅母系(指人):谁(主语、宾语)、孰 主语,用于选择问); (主语,用于选择问); (二)匣母系(指物):何、曷、胡、奚、侯、遐; 匣母系(指物):何 ): 用法上有区别: 用法上有区别: 影母系(指处所): ):恶 )、安 (三)影母系(指处所):恶(乌)、安、焉;

汉语史

疑问代词的发展个别举例: 个别举例:“遐”、“侯”二字,应是“胡” 二字,应是“ 的音变,只出现在上古时代: 的音变,只出现在上古时代: 乐只君子, 不眉寿?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 乐只君子,遐不眉寿?《诗经小雅 南山有台》 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诗经大雅 棫朴》 周王寿考, 不作人? 诗经 大雅棫朴》 大雅 棫朴 君乎!君乎! 不迈哉? 史记司马相如列 君乎!君乎!侯不迈哉?《史记 司马相如列 传》 汉帝之德, 其祎而!张衡《东京赋》 吁!汉帝之德,侯其祎而!张衡《东京赋》 先秦时期,三类疑问代词的区分明显。 先秦时期,三类疑问代词的区分明显。

汉语史

疑问代词的发展二、新的疑问代词的产生与发展: 新的疑问代词的产生与发展:自中古时期,不断有新的疑问代词产生,主要有 自中古时期,不断有新的疑问代词产生, 什么” 怎么”四个。 “底”、“什么”、“哪”、“怎么”四个。 1.底:从南北朝起,文献资料中出现了一个疑问代词 底 从南北朝起, “底”: 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乐府《子夜歌》 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乐府《子夜歌》 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 子夜四时歌秋歌 秋歌》 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子夜四时歌 秋歌》

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 采桑度》 徒劳无所获,养蚕持底为?《采桑度》

汉语史

疑问代词的发展到了唐代以后, 到了唐代以后,“底”字使用更多: 字使用更多: 陶冶性灵有底 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 陶冶性灵有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解 闷》诗 宁戚饭牛为底 陆通歌凤亦无端。元稹《 宁戚饭牛为底事?陆通歌凤亦无端。元稹《放 言》诗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 南唐书冯延己传 冯延己传》 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南唐书 冯延己传》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 红楼梦》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红楼梦》 仿古) (仿古) 的来历以及什么时候消失的,有待研究。 “底”的来历以及什么时候消失的,有待研究。

汉语史

疑问代词的发展2.什么:疑问代词“什么” 产生在唐代, 集韵》 疑问代词“什么”,产生在唐代,《集韵》:“不知而问曰 拾没’” 最初形式不定, ’”。 拾没、什物、是勿、甚物、 ‘拾没’”。最初形式不定,有“拾没、什物、是勿、甚物、 甚么、甚末”等形式,其实都是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甚么、甚末”等形式,其实都是一个词的不同书写形式: 玄宗问黄幡绰: 是勿儿可怜 儿可怜? 自家儿可怜。 玄宗问黄幡绰:“是勿儿可怜?”曰:“自家儿可怜。”赵 因话录》 璘《因话录》 也有单用一个“ 字的: 也有单用一个“甚”字的: 耶娘甚处传书觅? 敦煌零拾雀踏枝 雀踏枝》 耶娘甚处传书觅?《敦煌零拾 雀踏枝》 韩愈问牛僧孺: 且以拍板为什么 什么? 提手+ 韩愈问牛僧孺:“且以拍板为什么?”《唐(提手+庶)言》 一直到宋元时代,还没有定型。 一直到宋元时代,还没有定型。

汉语史

疑问代词的发展3.怎么:现代汉语中的“怎么”,唐代就有了, 怎么:现代汉语中的“怎么” 唐代就有了, 怎么 最初是用“ 来表示: 最初是用“争”来表示:苏武争禁十五年?杜牧《边上闻笳》诗 苏武争禁十五年?杜牧《边上闻笳》 如今争识文与书? 敦煌零拾》 如今争识文与书?《敦煌零拾》

到五代时用“ 到五代时用“怎”字,同时也产生了“怎生、怎么、 同时也产生了“怎生、怎么、 怎的” 怎的”等:怎凭地说,向日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五代史平话周 凭地说,向日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 五代史平话 周 史》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 怎生书 欧阳修《南歌》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欧阳修《南歌》词 我可怎么 怎么了 元曲《黄花峪》 我可怎么了。元曲《黄花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xq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