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总结

更新时间:2023-12-06 14: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展心理学

一、判断对错(每题2分,共30分) T 1. 在婴儿生长的头几年内,将有半数的脑细胞会死亡,而且得不到更新(T F )。 F 2.儿童半岁左右的咿呀学语带有语言背景的特点(T F)。 F 3.婴儿用相对具体的单词,指代更大范围的物体、动作和事件叫做过度规则化。 T 4.操作是指一个行为是否会再次发生,取决于它产生的结果(T F)。 T 5.强化物是刺激一个行为再次发生的结果(T F)。 F 6.儿童是在积极地建构知识,从而促进了发现式教学实施的理论。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T F)。 F 7.情感创伤不会严重阻碍儿童成长(T F)。 F 8.在青春期以前,激素对个体发展几乎没有影响(T F)。 F 9.在生命早期基因较为重要,然而,到了青春期以后只有经验才能决定智力(T T 10.婴儿习惯化过程的个体差异与儿童后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有一定的相关度(T T 11.虽然大脑在出生时已经偏侧化但是这种偏侧化一直到青少年期都是持续增强 T 12.一般而言,女孩性成熟早于男孩(T F)。 F 13. 3岁的格兰指着自己的新衣服对电话里的叔叔说:“这是我的新裙子”,这种谈话方式属于守恒(T F)。 F 14.聪明的人创造性也高(T F)。 F 15.世界上形成非安全依恋的婴儿要比形成安全依恋的多(T F)。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ABCD 1. 学习理论家认为儿童通过以下方式学习语言: a. 儿童模仿他人的话 b. 儿童正确使用语言,会得到强化 c. 儿童错误使用语言时,会被纠正 d. 儿童细心倾听他人的语言示范,并更正自己语言中的错误 e. 儿童大脑中语言获得装置的激活帮助儿童学习语言 BCD 2. 下面哪些事实为先天论提供了支持? a. 儿童说他们听到的语言 b. 儿童在语言产生中一度自发地出现“过度规则化”错误 c. 黑猩猩接受语言输入却不能像儿童那样学习语言规则 d. 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普遍性 e. 听到更多的“婴儿指向语言”的儿童语言发展更快 D 3.在研究婴儿时,下面哪种方法最不现实? a. 自然观察 b. 结构观察 c. 心理生理学方法 d. 临床访谈法 A 4.一个研究者想快速评估4、6、8岁儿童在向那些比自己不幸的儿童捐赠时的乐

意程度的差异,最适合使用下面哪种设计? a. 横断设计 b. 追踪设计 c. 序列设计 d. 跨文化设计 D 5.感知运动阶段是皮亚杰阶段理论的第一个阶段,即从出生到2岁左右。根据皮亚杰的理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 a. 还不能理解世界,必须依赖他人理解自己 b. 能够有逻辑地思维,理解周围环境 c. 几乎不能引起实验心理学家的兴趣,因为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流畅地讲话

d. 能够通过作用于周围的世界进而了解周围的世界 B 6.3-7岁儿童友谊的基础是 a. 心理相似 b. 共同活动 c. 忠诚和分享秘密 A 7.守恒是 a. 儿童认识到物体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其量始终不变 b. 儿童认识到他人有不同于自己的观点和角度 c. 儿童认识到物体消失在视野之外,物体依然存在 C 8.女孩比男孩更多采用的攻击类型是

a. 敌意攻击 b. 工具性攻击 c. 关系性攻击 C 9.妈妈发现哥哥打了妹妹,并抢走了她的玩具。如果妈妈想减少哥哥的攻击行为,下面哪种处理方法好呢? a. 把玩具从哥哥手里拿走,打他的胳膊 b. 把玩具还给妹妹,告诉哥哥打人为什么不对

c. 把玩具还给妹妹,把哥哥隔离起来,直到他能好好地和妹妹玩 d. 把玩具还给妹妹,把哥哥带到自己身边,监视他的行动 C 10.当与儿童互动的时候,能提供智力刺激的父母通常不太可能会: a. 强调学业成就的重要性 b. 描述儿童旁边或周围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c. 鼓励死记硬背 d. 鼓励儿童问问题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举例说明情绪发展中的社会性参照作用。 (1)社会参照是指婴儿在不明确的情景中察看他人的情绪反应,然后利用这个信息来调节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历程。 (2)婴儿从事社会参照的能力大约在8-10个月大的时候显现。研究者(1988)诱导母亲,当有人拿一个机器人玩具给她们婴儿时,她们或者做出正面反应,或者做出

恐惧反应,同时伴随着语言。发现10-13个月大的婴儿常常察看母亲的脸孔以寻求线

1

索,也较为重视那些线索;他们较常伸手触摸美妙玩具,较少触摸可怕玩具。 2.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最好看书上第15章的相关内容) (1)鲍姆令德根据要求和反应性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种。要求:父母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适当的标准并坚持要求孩子去达到这些标准。反应性:对孩子接受和爱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程度。

(2)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教养方式、权威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放任型教养方式(溺爱型)、不作为型教养方式(忽视型)。 (3)四种教养方式的特点:

专制型教养方式: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通常成人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专制型的父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不同观点,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做圣旨,并尊重他们的权威。

权威型教养方式: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许多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理由,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权威型父母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作出反映,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放任型教养方式:一种接纳且放任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会相对较少地提出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不会密切监控孩子的行动,很少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强硬的控制。

不作为型教养方式: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或者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类型的父母几乎没有规则和要求,他们对孩子的需要不予理睬或不敏感。 (4)四种教养方式下,儿童发展的不同特点:

专制型教养方式:孩子一般情绪不稳定,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愉快、不友好的,而且很容被激怒,相对来说没有目标,对于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在儿童时期具有一般的认知和社会能力。在青少年时期有一般的学业表现和社会技能,比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为顺从。(孩子接受过多的指导,被刻板限制所束缚,他们就较少有机会变得自立,并且缺乏充足的信心自己做出决定。依赖性高,更多的是去服从父母的命令,很少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自信的沟通。为了避免父母的惩罚,做事谨小慎微,很怕犯错误,做事缺乏主动性。)

权威型教养方式:权威性父母的孩子发展得相当好。他们心情愉快,具有社会责任感,自立,有成就定向并且能够与成人和同伴合作良好。在儿童时期具有较高的认知和社会能力。青少年时期具有较高的自尊,非常好的社会技能,较强的道德、亲社会关注和较高的学业成就。(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是关爱和接纳的。他们对

孩子表达了关爱,这种关爱可以促使孩子遵从父母的指导。父母的要求是公平合理

的,而不是专断独裁,这样就会使孩子自愿地服从而不是抱怨或挑衅。父母合理地实行控制,考虑孩子观点的同时谨慎解释自己的观点,使得孩子可以适时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好地和父母沟通。孩子可以根据父母适当的要求有一些自由或自主权来决定如何最好地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积极的反馈培养了儿童的自立能力、成就动机和较高的自尊。这种支持让青少年放心大胆地探索各种角色和意识形态,发展了个人的同一性。)

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父母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会表现出冲动和攻击性。他们一般比较粗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控制性并且具有较低的独立性和成就感。在儿童时期,具有较低的认知和社会能力。青少年时期,具有较低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业成就,比权威型和专断型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更容易吸毒。

不作为型教养方式:研究表明,这可能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这种教养类型下成长的孩子,在3岁时就已经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以及易于发怒等外化问题行为。更为严重的是,在儿童后期他们会表现出行为失调,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差。另外,这些孩子经常会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他们缺少远大的目标,易于出现如酗酒、吸毒、性错乱、逃学等反社会行为和多种犯罪行为。这种教养方式下的父母所表现出来的忽略行为毫无疑问地会导致孩子愤恨并试图反抗这些冷淡的、漠不关心的对手或其他权威人物。 3. 说明实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

(1)相关法提供了查明被试经验或特征与他们的行为和发展之间关系的途径。但是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不能够建立一件事情导致另一件事情的关系。但是, “关联”的出现是推断因果关系的必要条件。

(2)实验法通过操纵和控制某些实验变量,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方法。它的突出特点是,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四 论述题(30分)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几个经典理论来论述如何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

从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社会文化理论三个理论做复习。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dp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