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2008

更新时间:2024-01-10 21: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特别说明:

第1、2、7、8学习小组分析A组案例 第3、4、9、10学习小组分析B组案例 第5、6、11、12学习小组分析C组案例

案 例 分 析 资 料(A组)

案例1:作为一位副股长,分管领导绕过正股长给你下达工作任务时。 问:你该怎么办?

案例2:有人说:“当官最忌入乡随俗”,也有人说:“当官应当入乡随俗”。 问:请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3: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执行过程中,有时碰到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却违法占地的情况,即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先是违法违规占地,然后再通过各种关系补办手续,使得非法变成合法。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例如某市为了修建一个大型的化工城,在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占用了该市所辖的一块土地,后来通过关系成功补办了手续,而土地管理部门对当事的政府部门仅仅是做了象征性的批评和罚款。

问:你认为土地管理部门是否起到了行政监控的作用?土地管理部门应如何遏制这些现象的发生?

案例4: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在地震发生那一刻,放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所幸学生安然无事。之后,他“洋洋自得”地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的贴子,而且在文章最后表白:“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问:你对范××的行为有何看法?

案例5: 2005年5月20日上午8时30分,一头野生羚牛进入陕西省洋县四朗镇田岭村刘昌家,把刘昌顶倒在地。刘妻吓得躲在碗柜底下。围观村民认出这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16条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特殊情况需要猎捕、杀害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向国家林业部申请特许猎捕证。”

1

村委会主任得知即向镇政府汇报。镇长向县林业局汇报后于10时到现场。此时刘昌生命垂危,而羚牛在屋里来回走动。县林业局长于11时赶到现场。现场商量决定向省林业厅汇报,但已11时30分。下午1时20分传来省林业厅指示,可以击毙羚牛。指挥部立即部署击毙方案,2时,县公安局长带领30名警察赶到现场,指挥部经过现场察看,确定了击毙方案。4时20分,警察开枪击毙羚牛。

从8时30分至4时20分,处置结束,刘昌因伤失血过多已经死亡。刘妻在被送往医院抢救的途中死亡。

问:请你谈谈对政府处理“羚牛袭击事件”的评价。

案例6:2007年5月到9月,浦联村部分群众先后多次聚集在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人数最多时达到500余人。期间,几次越级到区、市、省上访,其中到省政府集体上访3次,7月6日有300余名村民到省政府上访,还发生推倒原村办企业大门,强行关闭店铺,堵塞交通等违法行为。群众上访反映的主要问题:一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干部以权谋私;二是原村办企业转制不规范,集体资产流失;三是土地被征用后就业困难,要求解决生活出路等。在此过程中,少数别有用心的所谓“代表”在背后策划煽动一些老年人、妇女参与集体上访、聚众闹事,使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问:作为干部,遇到此类问题,应如何处理?

案例7:N市是一个有 60万人口的沿海开放城市。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垃圾日益增多,而垃圾处理每况愈下,城市环保与垃圾出路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该市日均生活垃圾达 300多吨,旺季时高达500多吨,而且这些垃圾堆积在该市的四周小型垃圾场地,严重影响着该城市的卫生环境。为此,市环保局面对市内垃圾出路的难题,多次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和技术人员开会讨论,并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三种处理方案。第一种方案:建立垃圾处理工厂,对垃圾进行化学处理,变废为宝。这是解决垃圾出路的一条积极途径。第二种方案:沿用现行办法,即征用农田,设置垃圾堆场,露天集中排放。第三种方案: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把垃圾倾倒于江边,然后用土覆盖,采用卫生填埋的方法把垃圾封闭起来。以上三种方案经过各方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后,都适合N市日前垃圾处理,就等待市环保局作最后拍板定案了。

问:作为主管部门的市环保局在作处理城市垃圾的决策中,应着重考虑哪些问题?

案例8:张华是某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最近他陷入一个难堪的境地,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环卫、公交、道路等都是垄断经营、福利性供应,因此该市的城建系统不可避免存在着服务质量低下、设施落后等情况,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相应的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新闻舆论纷纷采用新闻热点、读者来函等方

2

式报道群众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不良服务的批评意见。最近一段时间,报纸、电视、电台上经常报道的尽是哪儿道路堵塞了,哪儿自来水水压上不去了,哪儿环境卫生差、垃圾无人管等等。由于新闻舆论传递信息快、辐射面广,有关的报道给城建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市委、市府、人大纷纷来电 ,要求城建系统解决这些问题,张华这段时间整天就是带领有关人员去对付这些热点、难点,但是,尽管精力花了不少,收效却不大,市民反映还是不满意,张华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问:你觉得张华应如何走出困境?

案例9:小张大学外语系毕业,在机关的外联处工作,有一次处长让他翻译一份资料,并告诉他后天要用。小张白天上班的事情比较多,没有时间翻译,便带回家利用晚上的时间翻译出来。第三天,当处长向他要资料时,他忘记带来了,为此处长批评了他。恰巧这天处室发奖金,处长把原来准备发给他的一等奖,换成三等奖。小张面对领导的批评和处理,感到很委屈,也感到很怨愤。他想,领导为什么看不到我的辛苦和努力,还惩罚我呢?

问:你认为处长对小张应采取哪种激励方式?作为小张应如何调试好自己的心理?

案例10:李强1987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某区机关任科长。李强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并经常在有关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成为区级骨干。组织上考虑到他既年富力强,又精通业务,符合干部使用的基本条件,经研究决定调他到一个“老大难”的街道担当办事处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主持全面工作。领导上希望李强上任后能大胆工作,敢于改革,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创新局面。为此,李强决心很大,表示“我决不辜负领导的重托”。

李强认为,要搞好全街工作,首先应在行政部门下手,消除人浮于事的现象。因此,在他上任后的第二天,就对全街的行政部门、行政人员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他发现全街30名行政人员中,有一半人没事干,整天东荡西逛,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上任后的第10天,他就宣布将行政人员减少到10人,其余20人重新安排工作。其次,李强狠抓了劳动纪律。每天上下班时间亲自到各部门“视察”,每个干部必须登记签到,对迟到、早退者给予经济处罚,并坚持每天三次对全街科室巡回检查。李强这一制度实施之后不久,机关内迟到、早退、脱岗现象有所减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再次,李强认为,该街道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出问题,除劳动纪律松散之外,主要原因是机关人员的业务知识贫乏。因此,他下决心对人员进行培训。利用星期二、四下班后的时间,进行2小时的业务培训,每个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考试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对此,机关工作人员意见很大,特别是一些资历较老的干部意见更大,他们联名写信给县委、县政府状告李强。

李强上任后所采取的上述措施,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领导和干部中造成了严重的对立情绪,特别是一些被经济处罚的干部,有的上班工作不积极,有的要求调单位,有的上诉县委、县政府,使全街道工作出现混乱局面。为此,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对李强的工作也不太满意,认为他在领导上太死板,就知道硬压,不注意团结照顾老同志,给县委、县政府

3

添了麻烦。李强为了改变机关的落后面貌,克服工作和家庭中的困难,起早摸黑地干,不考虑个人得失,而现在干部们、领导上还对他有看法。因此,他心里很苦闷,对往后的工作不知怎么抓才对。他在年终干部考核述职时说:“我还是我,为什么换到新的领导干部岗位后,同样努力工作,其结果不一样呢?”

问:你认为李强的领导方法存在哪些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打开新局面?

案例11:安徽省阜阳市的一个县为了促进小城镇的繁荣,不仅强迫农民进城盖房,而且还把吸引农民进城的指标分解到机关干部的头上,要求每个干部帮助1—5户农民进小城镇盖房,并且一律要盖楼房,迫于无奈,县直机关只好四处筹资建房,有的机关干部甚至自己掏出上万元来完成任务。

问:你认为该县领导的这种做对吗?为什么?

案例12:某公司因近年来市场不景气,准备辞退部分员工,并给予员工以一定的补偿,但公司领导在辞退哪些人和给予多少补偿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由于这项决定直接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因此要求慎重决策。

问:公司领导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公司的决策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4

案 例 分 析 资 料(B组)

案例1:有一位股长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他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问:你怎么看?

案例2:有人认为,领导者的任何决策,都要恪守“不犯众怒”的信条。 问:你对此怎么看?

案例3:我国“车改”从开始探索到现在已有很多地方实行,有10多年的历史。车改采用的主要是“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公车(执法、执勤车除外),向全体或部分员工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到目前为止,广东已有7个市进行车改,而浙江“车改”却在2005年突然叫停。

问:你是赞成还是不赞成“车改”?理由何在?

案例4:2005年12月6日,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发生了农村征用土地引起纠纷抗议的严重群体性突发事件。

12月5日9:00,长期组织东洲坑村民以汕尾火力发电厂征地补偿不足为由闹事的黄希俊等人,为制造新的事端,挑动邻近的施公寮村民以火力发电厂征地补偿不足为由,非法包围并冲击风力发电厂。值勤民警为维护公用设施安全,现场抓获两名东洲杭村的闹事分子。

6日下午4时许,黄希俊等人再次煽动东洲坑村300多人,设置路障封堵通往施公寮村的唯一道路,阻挠正在施公寮村执行公务的干警撤离。针对这一情况,公安干警采取喊话等方式劝告村民撤离。当时围观群众越聚越多,最多时达1000多人。以黄希俊等为首的闹事分子不但不听规劝,继续封堵道路,并向现场执法民警发动暴力袭击。在多次喊话无效的情况下,警方一度施放了催泪弹,但由于风向的影响,无法驱散人群,场面越来越难以控制。晚上7时许,在紧急情况下,现场公安指挥员被迫命令执法民警鸣枪警告。由于当时天色已黑,现场非常混乱,造成误死误伤。整个事件造成3人死亡,8个重伤,民警发现伤者后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现场指挥员在事件发生后第二天已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随后,检察机关成立了专案组,对12月6日晚的现场情况、死伤具体原因进行详细的取证调查。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委、省

5

案例6:施女士年初被提升,干上了她非常喜欢的工作。她的上司钱先生是一位良师益友,对她的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她的上司的上司梁先生对她也很认同,所以施女士工作上如鱼得水。但是,上个月她的上司钱先生因故离开了公司,经钱先生推荐公司从外面引进了一个人才李先生,作为施女士新的上司。

李先生的到来使施女士的情况完全改变了。用施女士的话来说:“简直要崩溃了”。事情是这样的:李先生到来后,总是对施女士的决定做事后诸葛亮。有时候,甚至将施女士做过的工作再按李先生自己的方式重做一次。最不能让施女士容忍的是,李先生不止一次在施女士的下属面前对施女士的工作方法表示怀疑。施女士很苦恼,她想跳过李先生,和李的上司梁先生反映一下情况。但是又觉得可能会把问题搞僵。想同李先生谈谈,又担心控制不住情绪反而更糟。想和老上司钱先生沟通一下,又担心让钱先生为难。

问:施女士该怎么办?

案例7:据报道,某镇政府很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但用的是“长官意志”瞎指挥生产,甚至逼迫农民服从。2001年4月,为了落实烤烟种植面积,这个镇的干部和治安人员组成工作组,将几个村未完成种烟任务的几个农户的玉米苗、土豆苗强行铲掉,与农民发生了冲突。在其他一些乡镇,由强迫农民种植黄烟、大蒜、蘑菇、果树等引发的群体事件也时有

发生。

案例8:A是某建筑公司安装部经理,B是安装部下属的管道安装队队长。上个月,A吩咐B带领一班人马去某工地安装一套管道系统。在工程验收时,发现这套管道存在着严重的渗漏现象。公司经理认为A应该对此负责,哪怕管道安装时A正出差在外。同样,A会认为B必须对此负责,哪怕B已不拿扳头干活。

问:A和B为什么要对这一失误负责?他们究竟负什么责任?

案例9:在2003年10月15日,A县政府根据《发展A县经济的实施规划》,以红头文件形式作出了一项《关于对A县几家工业企业进行调整的措施》的决定,其中决定将属于集体所有制的A县机床附件厂与属于国有企业的A县机械厂合并为A县机械总厂;A县机床附件厂不服县政府的这一决定,认为合并决定实现未征得他们的同意,侵犯了企业的自营自主权,遂向A县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县政府有关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告诉县法院,这一合并决定是为了改革和发展A县经济、解决县机械厂的经济困难作出的,县机床附件厂应当顾全大局,服从县政府的决定,同时,县政府要求县法院应与县政府态度一致,维持县政府的改革措施,对县机床附件厂的起诉不予以受理。

11

问:出现这种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新形势下应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问:A县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A县法院是否必须服从县政府的意见,说明理由?

案例10:A县农民李某因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刑满释放后,想在B县开办一家饭店,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当他向B县工商局申请营业执照时,B县工商局认为此人过去有劣迹,虽然刑满释放,尚需要继续教育,因而经请示市工商局同意后,明确拒绝为其颁发营业执照。李某不服,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问:如何评价B县工商局拒绝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

案例11:某市原主管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是城建局。为适应城市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协调城建局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关系,市政府成立了城市建设委员会。后来,市政府为加强对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又在市政府办公厅成立了城市建设科,协助市长协调城建委和城建局的关系。这样,就出现了三个主管城市建设的机构。

问:该市做法会出现什么弊端,应如何处理?

案例12:近年来,在机关干部中有一个鲜明的反差;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较为刻苦,对政治学习却大多不感兴趣,一部分人认为机关干部主要是做业务工作的,只要精通专业知识就行了;有的认为政治学习不顶什么事,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此,开会不愿参加,报告不愿意听,政治书籍不愿意读,讨论不愿意发言,这种现象常有出现。

问:机关干部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zs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