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日记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更新时间:2024-01-29 06: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轮流日记开辟语文教学新天地

——轮流日记的实践与感想

[内容摘要] 目前,日记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要创设一个学生乐写爱写的氛围。 轮流日记作为一种新的日记形式,恰恰就是给了学生习作的自信,给了学生与人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互动、快乐的习作空间,从而激活了学生的习作情趣。学生在一次次的互传互阅、互批互改 、互评互议轮流日记中变得爱写、乐写、善写!

[关键词]轮流日记 互传互阅 互批互改 互评互议

一、点击现状

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日记教学的作用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必然。然而目前日记教学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尽管师生双方都花了很大力气,但终究收效不大;相反,还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造成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种种心理障碍。日记难写,日记难改,提起笔来难开颜——

镜头一:本学期,笔者调校接了新班。上任前,和学生聊起喜欢怎样的语文老师?其中一人直言不讳:“喜欢少留作业的老师,特别是不要天天记日记!写来写去就那么几件事,没什么好写!”其他学生一听,居然产生强烈共鸣,对过去天天记日记表现得极其厌烦!

镜头二:办公室里,老师们最讨厌的是改日记。篇篇精批细改——心有余,而力不足;草草打个等级,写个日期——又觉得有愧于学生,也难

逃学校的教学检查。

日记日记,学生天天要记!教师篇篇要改!学生讨厌,老师也头疼!

二、借鉴实施

如何另僻佳径,提高日记教学的效率,让师生从繁重的无效劳动中摆脱出来?本学期我借鉴(《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一期)轮流日记的做法,在班级里做了尝试!居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这种新的日记形式,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加上教师事先积极组织发动,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所谓“轮流日记”,就是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当初在《小学语文教师》发现这篇介绍轮流日记做法的文章时,笔者就觉得其操作性很强。现在接了新班怎么说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决定实施前笔者又一次仔细研读了这篇文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制定了一套自认为比较适合本班实际的实施方案:

1、将班级的学生分成5人小组,优、中、差学生合理搭配,以“一周”为一轮,每人写一天日记,什么内容都可以写。

2、每个小组自备一本日记本(由组员出资,组长购买),给日记本取个动听的名字,并安排好组员写作的日期。

3、日记后面可创设家长留言版,老师留言版,同学留言版等,组内成员要对组员日记做点评

4、每两周开一节日记评讲课,评出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

将此方案在班上一宣布, 学生热情高涨, 群情振奋。当天下午,一本

本精美的日记本便出现在我眼前——开心驿站、童年童趣、糖果屋、成长点滴??每一本都配上精美的插图,包上精美的封面。第二天清晨,我的办公桌上便整整齐齐地摆着11本精美的日记本,由学生首创的11篇日记也新鲜出炉,数数居然有8篇跟轮流日记有关(现截取其中部分句子):

“一天一篇变一周一篇,爽!轮流日记在学同学们的一片欢呼中闪亮登场!”

“想想自己写的日记,要在那么多同学和家长中传阅,哎!今后可得认真对待,不然这本子传到我妈手里,这脸往哪搁呀!”

“以前,作文课上,总羡慕那些作文被当范文读的同学,现在机会来了,可要牢牢抓住呀。”

一个个工整娟秀的汉字,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图,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让我信心百倍。有了成功的开始,我和我的学生便在这片自由的习作空间里遨游!

三、实践感悟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就要创设一个学生乐写爱写的氛围。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轮流日记恰恰就是给了学生习作的自信,给了学生与人交流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互动、快乐的习作空间!

(1)、互传互阅,圆“作家梦”

轮流日记,加强了孩子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多维度交流。以往的日记,写好写坏一个样,基本上就是一个“阅”字。轮流日记则不同,

它在组员之间相互传递、循环,使读者范围不断扩大,从老师到小组成员到每位成员的家长再加上每周一次的换组互评,我想每篇文章的读者至少也有20余人吧。这样,孩子的日记就有了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就象一位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有了这么多读者,写日记自然也不能马虎!”是呀,有了这么多读者,学生不再是应付日记,每次轮到他们日记时,都会想着如何才能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都会让自己站在一个作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的文章是给谁看的,我这样写他们看得明白吗?如何才能打动同学呢???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渴望被赏识,不用老师一再强调“日记要认真”,他们也会认真对待,就象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一样:“一周才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写出一篇好文章!对得起读者的眼睛。”

(2)、互批互改,过“教师瘾”

所有工作的一线的教师,都头痛于批改学生的日记和作文。有的教师无奈之下打个匆匆打个“阅”字,草草了事。有的教师则要篇篇修改,其精神实在可贵,但往往也是费力大而收效小。教师评改日记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日记水平,同时也应培养学生修改日记的能力,而且后者的意义比前者更为重要。我们班轮流日记的评改起始于实施方案中的第三条(日记后面可创设家长留言版,老师留言版,同学留言版,组内成员要对组员日记做点评。)是从最初的在“读者”在留言版中留意见开始的,如——

快乐糖果屋中,成员胡平凡写了《火锅中的虾》,以下是各个留言版的留言:

教师专用栏:平凡,你能完整地将吃虾的过程写下来,有进步呀!如

果能在下次的日记中消灭错别字就更棒了。

家长专用栏:要是每次作业都象这次写日记一样认真的话,那该有多好!

童年无忌(同学留言版):

平凡,进步不小呀,居然能写得这么清楚,有头有尾,怪不得老师表扬你,我帮你改出了五个错别字,你看看!(依如)

“如果,你能把自己当时被蛰的想法写下来,会更好。”(王艺) “我很生气,很生气。”可以写成”我气得火冒三丈!”(王洋浩) ??

奇怪是胡平凡居然在下面工工整整地写上:谢谢大家的意见,我一定虚心接受!轮流日记留言版,让学生如鱼得水。在这里,他们切磋砥砺、互相启发,文思如泉涌。就连这位平时连作业也常常不错的“小懒汉”居然也这么认真起来,看来学生的评语作用于学生,丝毫不逊色于我这位老师呀。后来练习六正好要教《作文修改符号》,于是我想到到轮流日记上去选文章让学生修改,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小组合作修改一篇日记(他们用“☆”标出好词,用“﹏”划出妙句,用”o”圈出错别字,用“?”在句子不通顺、不连贯、表达不清晰的地方表明自己的疑问。)他们是那么认真、重视、一丝不苟。此后由于同组成员都争着要当小老师来修改别人的日记,就规定必须通过自我推荐和“作者”允许,才能获得“修改权”,可见学生给予“修改日记”多大热情!正象学生在日记中所写的“修改日记让我过足了老师瘾!”。“小作者”更是关注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时而皱眉长叹,时而乐得咯咯直笑。在批改与被批改之间,孩子们的欣赏、表达、交

际等能力都逐渐提高了。《新课标》中也强调:“??与他人交流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互相修改日记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宏观的空间。他使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得到了互换,学生心理上就能产生新的兴奋。每个学生的心底都会有一种很强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总想表现出色。于是他们就会尽力把自己的日记写好,把别人的日记改好。当学生用上规范的修改符号,写上较专业的评语,俨然一副“老师”的修改风范!让我这位从教十来年的老师不得不刮目相看,常此以往,或许过不了多久,我这个老师真的可以从评改日记和作文的重担中摆脱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3)、互评互议,促内化积累

学生对轮流日记讲评课的热情更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原先设两周一节的日记欣赏、评奖课,在学生的一再要求下不得不变成每周一节,每次评奖课,每组均由组员自己评出:最佳文采奖、最佳评论奖、最大进步奖。获奖率较高,好中差学生享受平等的获奖机会。每次评奖之后,最佳文采奖的获得者到讲台上朗读自己的文章。我和学生商定:以欣赏为宗旨、以学习为目的,尽力去发掘同伴日记中的优秀之处。请看一次评奖课中的一个小镜头——

这个学期,我们班调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李老师。李老师上课生动有趣,很受同学们欢迎!如果有同学上课不认真,李老师也不批评,只用了三个字就把我们乖乖“降服”了,是哪三个字呢???”“请停一下,我觉得“降服”这个词用得很好,生动有趣!“我觉得只用了三个字,哪三个字呢?这句话写得真好,为文章设置了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对!对!”其他孩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天,李老师正在绘

声绘色地讲课,有几个“地下工作者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朗读在继续,评论还在继续,只是“小作者”的声音更响亮了,要发言的“小老师”也越来越多,发言也越来越精彩了!在互评互议中,写的学生在成功和激励中会“白尺竿头,更进一步”,而听的学生则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取其精华,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的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轮流日记利用孩子喜新、好表现心理,为孩子们创设互动、开放的习作空间,从而激活了孩子的写作情趣。学生在一次次的互传互阅、互批互改 、互评互议轮流日记中变得爱写、乐写、善写!我们的班级轮流日记起步不久,无论理论建设或实践操作都有待于完善。但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它带我的惊喜和收获已大大超越了2006年第一期《小学语文教师》上所介绍的。轮流日记如一股清新的风, 在学生心潮上吹起了波澜, 更吹出了日记教学的一片生机。可以说轮流日记开辟了语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是“来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的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极具开发价值,值得语文教师悉心研究!

参考文献:

1

2

3版社

4、《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2006年第1期、《聚焦新课程》李建平 、《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湖北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l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