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施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估

更新时间:2023-11-28 14:4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钻井施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估

1危险有害因素基本知识 1.1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1.2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

(1)有害物质: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 (2)能量: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势能、热能、电能、动能、声能等。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触发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及管理不善都是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造成伤害的触发条件。

1.3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3种方法)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4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类,并确定了代码。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0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

(1)物体打击 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 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 只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属于消防部门统计的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 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10)坍塌 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 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塌落称为冒顶。两者同时发生称为冒顶片帮。

(12)透水 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爆破伤害 指爆破作业中发生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 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

2

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 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 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 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 (18)其他爆炸 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其他伤害均称为其他伤害。 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2钻井施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风险控制 2.1 钻探施工特点

由于钻探施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决定了钻井施工过程是一个危险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其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野外露天作业、施工条件恶劣。 二是特殊工种多,存在职业危害。

三是手工劳动和繁重体力劳动多、劳动强度大,容易使人疲劳、分散注意力, 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是立体交叉作业多, 须多人配合。在设备搬迁、事故处理、大班作业、提下钻具,下管等环节和工作环境中常需多人、多工种相互配合,立体交叉工作,如果指挥不好、衔接不当、防护不严,有可能造成相互伤害。

五是高处作业较多。钻塔高度较高, 在钻塔安装、提钻、下管等工序中都须爬上钻塔高处作业。

六是用电设备较多且布置分散, 移动频繁, 钻机各部分均为导体, 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七是施工场地杂乱、泥泞。周围有泥浆坑、泥浆沟和井管、滤料等物料和设

3

备, 且容易跑冒泥浆。

八是设备笨重。设备均为铁器, 在维修和移动时, 经常发生磕碰。 九是施工场地分散, 变换频繁。

十是临时员工多。目前大部分井队一线作业工人中, 农民工约占40%~70%, 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安全意识淡薄。

2.2钻井施工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钻探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因为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存在着众多的危险因素,钻井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高。这里就钻井过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简述如下。

2.2.1钻井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1、A型井架安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A型井架是和其他钻井设备一起搬迁至待钻井位,由钻井队在井场对接、安装的。A型井架安装工作的顺序为安装井架底座、绞车就位、对接井架主体、天车、安装井架附件、照明电路及灯具、穿大绳、起升井架等。其主要危险因素有:安装时使用吊车时,因配合不好,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特别是高位安装的绞车,需2台吊车同时起吊绞车,而且绞车的位置要放至5m以上,如配合不好,极易发生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穿联接销时,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在底座以上部位工作时,易发生高处坠落和落物伤人事故。起升A型井架最大的危险因素是容易出现井架倾倒事故。

井架底座安装前,要先确定井眼中心位置,然后确定井架底座各部分的位置,为以后各种设备的准确就位和安装、校正创造条件。同时,还应对吊、索具进行认真细微的检查。在安装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注意与吊车司机的协作配合。起吊时工作人员应站立到安全的位置。在底座各部分对接时,操作人员不能将手伸人销孔来引导对接。在穿联接销时,工作人员要互相照顾,防止大锤伤人或销子崩出。在底座上部工作的人员要有防人员、工具、机件坠落的措施。

井架底座安装完毕进行绞车就位工作,即通常所说的“上钻机”。首先,要

4

确定两台吊车的摆放位置,以使两台吊车受力均匀。起重力矩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指挥人员要站在两位吊车司机都能观察到的明显位置。起吊时,两吊车司机要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动作协调一致。

安装井架主体、天车、井架附件和电路、灯具等项工作,是先将井架构件、天车等等在地面组装好,再把组装好的井架主体通过铰链、销孔和大销与井架底座连为一体,摆放于井架支架上。这项工作主要由钻井队工人与吊车司机配合完成。在对接井架构件、安装天车和一些较大的附件时,要注意与吊车司机配合好;不能用手伸入销孔来引导对接;2m以上的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使用工具要拴好尾绳。井架主体及附件、井架电路及灯具安装好后,要对作业点进行检查和清理,使得所有挂在井架上的滑车都要固定牢固,吊钩处封口;二层台附件捆绑好;立管卡牢;电路和灯具固定好。要清理干净各作业点处遗留的工具、螺栓、销子及其他物品。

A型井架的穿大绳作业,一是穿大绳工作全部都在地面完成;二是要多穿一根提升(起重)大绳。穿大绳前,应对大绳做全面认真的检查:绳径要符合该井架的技术要求;大绳不得有绣蚀、扭结、挤扁、松散和硬伤等缺陷;断丝不超过标准。穿提升大绳时,因大绳需从地面和井架上的各导向滑轮间通过,所以,在井架上工作的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大绳穿好后,要用绳卡固定好,卡固方法是:井架提升大绳两端使用与绳径相符合的绳卡固定,绳卡的数量和卡距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绳卡的压板应一律压在大绳的受力端。游动系统大绳的固定是死绳端在死绳固定器上缠绕3圈,然后用专用压板紧固牢靠,将活绳端用绳卡和压板固定在绞车滚筒上。某钻井队因井架提升大绳未按要求卡固,绳卡数量不够,绳卡的规格与绳径不符,在井架起升过程中,当井架离开支架2m后,提升大绳从绳索端滑脱,将井架摔坏。滑出的绳头还打伤了现场的工作人员。

A型井架的起升是用钻机自身的动力,通过钻机游动系统和井架起重系统两套滑轮组来完成的。起井架作业要在全部钻井设备安装、校正结束后才能进行。在起井架前,要召开现场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由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和钻井队干部交代作业措施和安全注意事项;对现场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对井场设备进行检查。

5

检查的重点是:井架底座与机房的联接和固定;各滑轮组的润滑和工作状态;气路控制系统;提升大绳和游动系统大绳的卡固;绞车刹车系统;井架缓冲气缸;水柜充水情况和井架各处有无遗留物等,确保万无一失。在上述工作结束后,要先试起井架,即将井架起升至支架上方0.5m时刹车,再对以上检查项目进行一次详细检查,确认无问题后,起井架作业方可正式开始。起井架作业应由有经验的队长或剧队长操作刹把,一名司钻在刹把旁监护。起井架时,启动2台柴油机,转速保持在1200转/分,绞车用Ⅰ挡,自动空气压缩机保持正常供气。在井架起升过程中不允许停顿,当井架起升至与地面成60°时,柴油机转速应随井架升高而降低;当缓冲气缸接近人字架挡块时,摘下绞车低速离合器,利用惯性使井架平稳靠拢人字架。井架起升到位后,用“U”型卡子或定位销固定好并张紧绷绳。起井架作业禁止在6级以上(含6级)大风或雨、雾、雪等天气和视线不清的情况下进行。

2、设备迁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设备迁装是将一整套钻井设备从某地搬迁至待钻井位现场安装、调试,使之达到开钻水平的一道工序。这项工作头绪多,分工细,劳动强度大,使用施工车辆和机械多,并且受到作业现场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场地狭小,井场及道路泥泞,井场及道路上方有电力线路、通讯线路,地下有油、气、水管线等等,危险因素多,较易发生事故。在所发生事故中,尤以钻井队与运输队、拖拉机队因协作配合不好而导致的起重伤害和碰撞事故为最多见。在1995年以前,某油田的钻井公司曾在一年内发生2起起重伤害致人死亡事故。在设备吊装过程中,还发生一起因吊车扒杆碰上电力线路而导致的触电事故。

(1)设备整体搬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在搬迁距离近、地面平坦、空中无障碍的开阔地带或同台丛式井组,可以采用整体搬迁。即用拖拉机组将井架和钻台上的设备拖至待钻井井位。整体搬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因拖拉机组配合不好、地面条件差等可造成井架倾倒或井架变型;因地下情况不明,如有油、气、水管线通过,可能造成碰、压坏管线的事故。

6

整体搬迁前,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第一是道路准备。察看设备整体搬迁的行驶路线,了解地下情况,清除障碍物,填平沟壕,修整道路。其二是工具准备。要准备好足够数量、直径28mm、长度符合整迁要求的钢丝绳套,准备好活动板手、铁锨、撬杠等辅助工具。其三是钻台、井架和场地准备。要拔出大、小鼠洞并甩下钻台;拆卸掉钻台与地面相连接的钻井液、油、水、气、电路和传动链条、万向轴等;固定好留在钻台上的所有设备;将方钻杆固定于转盘中心并用大钩拉紧,清理干净大门前影响整体搬迁的障碍物;全面检查井架及底座,整改不符合整迁要求的问题,松开井架绷绳,保护好已钻井井口。

整体搬迁要有专人指挥。指挥人员要佩带明显标记。无论是用旗语或手势指挥,都要做到信号统一,准确无误。整体搬迁开始时,两组拖拉机要用速度较低和一致的档位,缓慢前进;拉紧绳套后,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指挥人员发出信号后,各拖拉机组要同时起步,等速前进;当井架底座前部积土过多或遇有其他障碍物时,要立即停止前进,进行清理。在整体搬迁过程中,若发现两组拖拉机的牵引力悬殊过大且无法自行调整时,应立即停止前进,重新进行编组。整体搬迁到位后,指挥人员要立即发出停止信号,各拖拉机组应立即停车。如果发现井架底座与基础的位置相对不正,可用部分拖拉机校正。整体搬迁时,非作业人员要离井架50m以外。雨天、雾天、能见度小于10m或风力在5级以上时禁止进行整体搬迁。

(2)零散搬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零散搬迁是钻井设备搬迁的一般形式。其工作内容是:将整套钻机拆卸成便于汽车运输的单体,用拖拉机将拆卸开的设备按钻台、泵房、机房等分组分别拖至几个便于装车的地点集中,然后用吊车将设备装上卡车,运往待钻井位(新井位)。零散搬迁动用人员多,使用车辆多,相互协作的单位多,与整体搬迁相比,作业难度要大。其主要危险是:容易发生挤碰甚至碾轧事故;有时会拖断钢丝绳易发生伤人;吊装设备时易发生起重伤害事故;运输过程中易发生各种交通事故等。

零散搬迁前的准备工作是:首先,对新井井场、完钻井(老井)的道路和周围

7

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掌握的情况制订搬迁施工方案。第二,按标准准备好拖设备、吊装设备用的绳套和在卡车上固定设备使用的绳索。第三,搬迁前,召开全体人员会议,对搬迁工作进行严密的组织分工,确定钻台、泵房、机房、场地等区域装、卸人员及负责人员、指挥人员。在新、老井场都应有钻井队干部作为搬迁的总负责人。

在搬迁过程中,钻井队人员要与拖拉机、吊车和卡车司机密切配合。在用拖拉机拖设备时,拖拉机停稳后才能挂、摘绳套;挂、摘绳套人员离开后拖拉机才能行走。工作人员不能站在拖拉机牵引架上随拖拉机行动。吊装设备时,要选好吊车的停放位置:地面应比较宽敞、平坦,上空及附近工作范围内应没有电力线路或通讯线路,没有其他影响吊装工作的障碍物。在吊装过程中,所有人员不能在吊臂旋转范围内和起重臂下停留或通过。在装车或在指定位置摆放设备时,工作人员不能用手去直接推、拉设备,而应拴牵引绳去控制设备的运动方向和位置。用两台吊车起吊一个大件(如绞车、钻井泵等)时,指挥人员与吊车司机要密切配合,做到动作一致,起吊平稳。在吊装钻井液循环罐、油罐和其他盛装流体的容器前,应将其内部清理干净。对装上卡车的野营房、值班房、发电房、材料房和易散、易滚、易滑的设备及物品等,要有专人负责,捆绑牢靠。在拉运设备的货车车厢内严禁乘座人员。设备零散搬迁应尽量避免夜间作业。

(3)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设备安装是指将搬迁到新井位的各种设备单体组装起来,经校正、固定、调试合格,使全套钻井设备达到正常运转水平的一项工作,其工作内容有:穿大绳、绞车就位(俗称上钻机)、转盘就位(俗称上转盘)、安装悬吊设备、安装钻台工具、安装钻井液循环罐、安装井场电器设施、安装高压管线、油、气、水管线和各种安全防护装置等。

1)穿大绳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

穿大绳,就是将符合该钻机使用标准和规格的钢丝绳(大绳)按照一定顺序,穿过天车与游动滑车的滑轮,成为滑轮组,构成钻井施工的提升运行系统的工作过程。大绳的穿法有顺穿法和花穿法两种。现场多使用花穿。穿大绳的危险因素

8

有:送引绳上天车平台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特高处作业;在天车台倒绳头的工作人员与地面人员配合不好可能导致挤压手臂;如引绳与大绳连接不牢或引绳有问题,易造成断绳致使大绳坠落。

在穿大绳过程中应做到:人工背引绳上天车时,工作人员脚要踏稳,手要抓牢;在天车平台上工作的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携带的工具要拴好尾绳;引绳和大绳的连接要牢靠,相接处的直径不能大于大绳直径;天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和地面指挥人员要互相配合好,当天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倒引绳和处理其他问题时,地面人员要服从天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的指挥;在拉引绳带动大绳上行时,钻台上不能站人,指挥人员要站到安全的位置,天车平台上工作人员也应离开天车滑轮槽方向,并注意弓I绳不能与井架角铁相磨擦。

2)绞车、转盘就位(上钻机、转盘)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绞车及转盘就位,就是把绞车和转盘从地面提升到钻台特定的位置(低位安装的绞车除外)。使用A型井架的钻井队,绞车就位是用吊车来完成的。绞车、转盘就位(上钻机、转盘)过程中主要的危险因素有:因指挥不当或操作失误可导致碰坏或摔坏绞车、转盘;挤伤工作人员或拉坏井架等。某钻井队在一次绞车就位施工中,当控制绞车水平方向运动的拖拉机移动到泵房位置,牵引绞车向井架后大门方向运动、准备就位时,牵引钢丝绳将在钻井泵上的一名工作人员弹起,造成伤亡事故。

在绞车、转盘就位作业前要严格检查死绳固定器和死绳的固定情况,检查起吊绞车所用导向滑轮的安全负荷及固定情况。起吊用的钢丝绳和牵引用钢丝绳要符合标准要求。在作业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人指挥。因牵引大绳的拖拉机行驶距离远,还应有专人带车并传递指挥信号。在摘、挂绳套时,工作人员要站稳、抓牢,完成摘、挂绳套的操作后,立即站到安全地方。其他工作不得与绞车就位工作同时进行。遇大风、大雨、大雪、浓雾等恶劣天气,不能进行绞车、转盘就位作业。

绞车、转盘就位后,取下游动滑车上的绳套,派人上井架二层操作台,用绳卡将不同滑轮上相对方向相邻的两根上行、下行大绳卡住,将游动滑车悬吊在井

9

口上方。注意:在以后的工作中卸开此绳卡前,大绳的死、活绳端至少有一处不得松开,否则,将导致游动滑车失去力的支撑而下落。1986年,某钻井公司曾因此在一个月内发生两起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3)钻台、机房、泵房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钻台、机房、泵房设备的安装需要进行电、气焊割作业和高处作业,有时还需要拖拉机配合作业,其危险因素较多。转盘是钻井主要设备校正的基准点(电动钻机除外),校正设备时,要首先精确测量出转盘的准确位置并校准转盘,然后校正井架天车,使天车、游动滑车中轴线与转盘中孔的中心线垂直,而后通过转盘校正绞车位置,通过绞车校正联动机、钻井泵的位置,通过联动机校正柴油机的位置。最后确定钻台、机房、泵房的钻井液高压管线、油、气、水管线的位置。校正好的设备必须按照不同设备的固定标准和方法固定牢靠。在校正设备时,应尽量使用千斤顶、手动葫芦等工具或移动设备。必须使用拖拉机时,要注意协作配合,指定专人指挥,防止拉翻、拉坏设备,防止崩断钢丝绳等情况的发生。安装钻台工具需要在井架上挂滑车时,井架上的工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在其下方工作人员应躲到安全的地方,避免立体交叉作业。所有的滑车钩口都必须封牢。需要用电、气焊(割)时,其操作人员必须是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并持有有效操作证的人员。“动火”时要有响应的防火措施。设备校正、固定好后,钻台、机房、泵房及设备本身的梯子、栏杆、护罩、保险绳、安全阀等安全设施和装置应按标准安装齐全。

4)钻井液循环罐及固控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钻井液循环罐及固定设备现场装备有循环罐、震动筛、除砂泵、除砂器、除泥器、离心机和钻井液储备罐等。由于循环罐体积较大,其他设备也较笨重,安装时需使用吊车和拖拉机,容易引发拖拉机挤碰或起重事故。

安装循环罐及固定设备时,根据井口钻井液出口位置和机房、泵房设备的位置,确定循环罐位置。将吊车摆放到1号循环罐位置附近,用拖拉机挂上直径一般为28mm的钢丝绳绳套,将1号循环罐拖至吊车跟前。用两根等长、直径19mm的钢丝绳套分别挂于循环罐四角,用吊车吊起循环罐就位并放平、摆正。用吊车

10

吊起两组震动筛安装在循环罐上,并固定牢靠。用同样的方法摆放好2号、3号、4号、5号循环罐,并分别将除砂器、除泥器、离心机等设备安装就位,并固定牢靠。用吊车将储备罐支架吊放到5号循环罐后面的合适位置,然后将储备罐吊放就位。安装除砂泵、除泥泵、离心机的各种管线,安装各循环罐间的连接槽(管)。最后,将循环罐上的过道、梯子、栏杆和电线杆安装齐全并固定牢固。

5)安装电气设备、设施、装置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钻井施工现场的电气设施是指发电设备、用电设备、照明灯具及电路等。在安装电气设备、设施、装置的过程中,作业人员要注意登高架设作业和电气安装作业的安全,并使其安装质量起码应达到下述要求:发电机安装在专用的发电房内;发电房应使用耐火等级不低于四级的材料建造;移动式发电房应符合GB 2819中的有关要求;各种电气仪表要齐全、灵敏、准确;各处油路连接密封良好;发电机外壳要接地线;井场主电路可采用YCW型防油橡套电缆、照明电路可采用YZ型电缆;钻台、机房、净化系统、井控装置的电气设备、照明灯具应分设开关控制;电气开关距探井、高压油气井井口不少于30m,距低压开发井井口不小于15m;井控装置远程控制台、探照灯等应架设专线控制;井场至水源处的电路应架设在专用电杆上,高度不低于3m;机房、泵房、钻井液循环罐上的照明灯具应高于底座面(罐面)2.5m,其开关箱内应设漏电断路控制器;电缆线应有防止与金属磨擦的措施;配电房输出的主电路电缆应架空安装,其高度不得低于3.5m,在地面铺设时应放在可靠的电缆槽内;钻井液循环罐上应有电缆桥架或电缆穿线钢管(槽),如电缆架空安装,其高度距罐面不得低于2.5m;井场电路应分路架设于专用电杆上,高度不低于3.5m,距柴油机、井架绷绳不少于2.5m。在登高架设电路、安装照明灯具时,作业人员必须戴好脚扣和安全带。电缆应绝缘良好,其敷设位置不应使电缆受到腐蚀和机械损伤。供电线路不得以油罐上空通过。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使用防爆插件。电气设备都要有保护接地措施,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Ω。钻台、井架、机房、钻井液循环罐上的电气设备及照明灯具应符合防爆要求,不准用一个开关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气设备。防爆灯必须固定牢靠,灯罩及护网必须齐全,电源线进出口应朝下并密封好。

11

全部设备安装好后,钻井队干部应召集有关人员对安装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上级部门派专人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2.2、钻进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1、首次开钻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首次开钻时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各气、电路控制系统是否存在漏气、漏电或接错的现象等,都会对人身、设备安全构成影响。另外,首次钻进使用的钻头、钻具、鼠洞、套管、工具等的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如配合不好,容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首次开钻时,钻台下的井口无保护措施,而转盘方瓦则需要经常提出,使转盘中孔的开口尺寸加大,容易造成井口工具从转盘中孔掉入井内。下表层套管时,在钻台大门前扣好吊卡后,人员如不及时躲避,容易造成碰、撞、砸伤事故。下表层套管用旋绳和猫头上扣也是比较危险的作业。2001年。某钻井队在下表层套管过程中,当工人在钻台大门前扣上吊卡、司钻操作刹把上提时,发现吊卡未在套管上滑动(此为不正常现象),但未让站在转盘附近的工人躲开,结果吊卡活门突然打开,套管落下,将工人砸伤致死。

(1)准备

开钻前要召开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班前会,由值班干部、班长等人交待工作任务和施工的安全措施。在设备未运转前,要对气路控制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认气路没有错接现象;对泵压表、指重表、钻井泵安全阀、防碰天车、大绳死、活绳头的卡固、绞车刹车系统等关键部位,要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其灵敏、可靠;要认真检查井口工具如大钳、卡瓦、吊卡等,确保其零部件齐全完好,灵活好用,其规格应与使用的钻具、套管的规格相协调;检查小绞车的刹车、固定、钢丝绳、吊钩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准备好大锤、扳手、管钳、钻杆手钩等工具;准备好一根直径12.7mm、长度合适的钢丝绳套用于吊鼠洞和表层套管上钻台;准备好吊钻铤和钻杆用的提升护丝。在地表土质比较松软的地区,大小鼠洞可用水力冲蚀的方法完成。在地表坚硬的地区,则应用动力钻具钻完。鼠洞管上钻台前,如其不在井架大门前较为居中的位置,应用小绞车配合大门绷绳将鼠洞管抬到该位

12

置。吊鼠洞管应使用直径至少为12.7mm的钢丝绳套,不能使用白棕绳或其他绳套代替。吊鼠洞管上钻台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防止其钻入井架底座内或顶、挂井架,钻台上、下的工作人员要站到安全位置。

(2)钻进

在钻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当钻头需要通过转盘大方瓦时,井口工作人员要及时清理转盘面上的物品,防止掉进井内;司钻要缓慢下放或起升钻具,特别是起升时,一定要等大方瓦提出后,才能起出钻头;从场地吊钻铤上钻台时,要用提升护丝和专用钢丝绳套,绞车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要相互配合好,防止钻铤上钻台后向小鼠洞方向快速移动,撞伤工作人员;接钻铤单根时,司钻要和井口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停泵后才能卸开方钻杆;拉方钻杆入大鼠洞时,操作人员不应挡住司钻视线;开大钩销应使用专用的开钩工具,而不应爬上水龙头去,上井架操作的工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井架上的所有工具如钻杆钩等应栓牢尾绳;井架工应和司钻配合好,随时注意游车高度和是否出现大绳进指梁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发出停车信号;井口工作人员在推、拉立柱入排位时,不能用肩推立柱,并注意自己双脚的站立位置,防止挤伤头部或者压伤脚部;起、下钻铤时,在井口座好卡瓦后,还应在钻铤上卡好相应的安全卡瓦,防止钻具落井;起出最下部的一根钻铤立柱时,应将安全卡瓦卸下,不能随钻铤提升至井架高处,防止因意外原因使安全卡瓦掉落;在起钻过程中应连续向井内灌钻井液,防止井眼垮塌;起钻完应及时盖好井口。

(3)下表层套管和固井

下表层套管、固井要做到:从场地吊套管上钻台前,应尽量使套管处于钻台大门前居中位置,小绞车操作人员应和场地上的工作人员配合好;防止套管钻入井架底座下、碰坏设备或人员;吊套管必须用直径12.7mm以上的钢丝绳套,不能用棕绳代替;钻台上的工作人员拉吊卡到套管上时,套管接箍前端不能站人,防止吊卡摆回砸伤人员;吊卡扣好后,要认真检查,确认无误才能指挥司钻上提,并确认大门前的人员站在安全位置;司钻要注意观察套管上提的情况,防止套管接箍挂、碰井架,顶弯大门钻杆;在套管公扣接近钻台面时,司钻要控制上提速

13

度,使套管被设在大门前的拦绳挡住,将套管慢慢送向井口;套管上扣时,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使用动力钳;必须用猫头拉旋绳、大钳上扣的,拉猫头应由副司钻以上岗位的熟练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严格执行操作猫头的安全规程,做到“六不拉”(游车摆动大不拉、绳未缠好不拉、对井口人员不安全不拉、大钳未咬紧不拉、旋绳未放好不拉、扣未对好不拉);在下套管过程中,井口操作人员应注意避免将手工具等物体掉入套管内或套管与井眼之间的环形空间(掉入套管内有可能造成无法固井而起出套管;掉入环形空间则有卡套管的危险);下完套管后,接好联顶节、水泥头,将套管座于转盘,要用钢丝绳将套管固定住,防止固井时因压差造成套管上浮。

2、再次开钻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第二次开钻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高压试运转、下钻、钻进和起钻等。和第一次开钻相比,其工作内容基本相似,但工作过程较复杂,危险因素多。有的井需要三次或更多次数的开钻,其工作内容大体相同。

(1)高压试运转

高压试运转是第二次开钻前的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其目的是检查设备的安装质量,并在高压试运转中发现和整改问题,保证设备和高压管汇在钻进过程中能够正常工作,以实现安全、快速、高效钻井。

在一口井的施工中,高压试运转是设备第一次在较大负荷和高泵压下工作,一旦弊泵,轻则会造成钻井泵、高压管线等设备的损坏,重则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防止憋泵至关重要。为此,一定要事先对钻井泵的安全阀进行重点检查,调试好其开启压力或穿入标准规格的保险销。高压试运转时,钻台、机房、泵房的所有操作要有人统一指挥,密切配合。开泵时,所有人员应远离高压区,待钻井泵运转平稳、泵压稳定后,再组织人员对运转设备进行检查。在高压试运转期间,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进入泵房区。冬季天气寒冷时,在高压试运转前,还应对钻井泵安全阀、泄压阀等进行预热。第二次开钻前,还应安装好井控装置,并按规定试压合格。

(2)下钻

14

下钻是钻井施工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随着井深的不断增加,每次下钻的时间会越来越长,可能会遇到的井下复杂情况也会越来越多,如井眼垮塌、缩径、沉砂、油气上窜等等,如果司钻在操作中注意不够或判断失误,有可能将钻具贸然下入复杂井眼,造成卡钻、顿钻等事故;如果下钻速度快,会产生很大的激动压力,容易憋漏地层。另外,在下钻过程中,大绳进指梁会挂坏井架或井架工操作台;如高、低速离合器不放气,处置不当就有顶天车的危险;用大钳紧扣操作猫头失误时,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在二层平台工作时,有可能会高处坠落或高处落物等。

在下钻作业中需注意的是:司钻在空车起高速时(寒冷地区冬季禁用高速),要观察大绳的排列和缠绕情况,并注意大绳、游车的工作情况,防止大绳进指梁和游车挂、碰指梁;井架工要协助司钻观察,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发出停车信号;待游车过指梁后,司钻应摘开高速气开关,注意离合器的放气情况(如不放气,应立即摘开绞车总离合器,采取合上刹车气缸等紧急措施);没有液气大钳的钻井队用旋绳、大钳上扣时,操作猫头人员必须是副司钻以上的熟练工人,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六不拉”的规定;在钻具下人井内的过程中,司钻要时刻观察指重表,控制下钻遇阻不能超过10kN,在已经遇阻的情况下,不得采取猛砸、硬压的方式强行通过;为防止顿钻,司钻要控制下放速度,当悬重达到30kN时,及时挂上辅助刹车。下钻前,应检查好井口工具(禁止使用损坏、缺少零配件或与钻具规范不符的井口工具),在转盘中孔内放入小补心;要检查大绳是否完好和刹车系统是否灵敏、可靠。下钻过程中,井口操作人员和泥浆工要观察井口泥浆返出情况,其返出量应与下入钻具的体积相一致。遇复杂情况需接方钻杆开泵循环时,开泵一定要慢,排量要由小到大。要特别注意钻井液漏失量不得超过5m3,以防止憋垮地层造成卡钻。上井架的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所用手工具必须拴好保险绳。

(3)钻进

由于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在钻进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复杂的井下情况。在井浅时,因进尺快,钻井液性能尚不完善,造壁性和悬浮性能差,可

15

能会造成井眼垮塌或沉砂埋住钻具。井深时,可能会遇到地层压力异常、地层蠕变、盐岩层对钻井液的破坏等等。遇到这些情况时,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严重事故。1986年,某钻井队在一口井的“快速钻进”施工时,因接单根动作慢(此时井尚浅,钻井液悬浮性能差,因进尺快,井内有大量的钻屑未返出地面,加之接单根时间长,使钻屑下沉至井眼某处形成“砂桥”),接完单根后,司钻未注意观察指重表,只顾提起钻具快速下放,钻头碰上“砂桥”时司钻未发现,也未采取措施,致使大钩钩口锁销被顿开,水龙头脱钩,倒向井架2号角立管平台处(此时钻井泵已开,循环正常),在没有采取防止方钻杆下溜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该队副队长和一名工人爬上立管平台,在拉大钩挂水龙头过程中,因钻井液循环的水力作用,井下的砂桥被冲开,钻具带着方钻杆、水龙头快速下落,将立管平台拉掉,造成该队副队长和这名工人随之坠落至钻台,因受伤过重,经抢救无效人死亡。

钻进过程中要做到:司钻操作刹把要精力集中,送钻均匀,随时注意指重表和泵压表的变化,及时准确的判断并处理井下情况,防止溜钻、顿钻和其他复杂情况的发生;钻进中若发现泵压下降1MPa时,应先检查地面设备和钻井液性能,如查不出问题,应立即起钻检查钻具;遇设备发生故障需抢修的情况时,应尽量保持钻井液的循环,并活动钻具(有的油田规定: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以防止卡钻(实在不能循环和活动钻具时,可下放钻具将悬重的2/3压至井底,故障排除后,提起钻具,起钻检查);钻至油、气层以上50m时应停止钻进,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继续钻进;在油、气层或穿过油、气层钻进过程中,要坚持执行坐岗制度,以及时发现溢流并采取措施;用小绞车吊钻杆上钻台应使用提升护丝,每次只能吊一根;上卸扣应使用液气大钳(使用猫头的,要坚持执行操作猫头的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设备检修时,被检修设备的控制开关处在应挂上“检修牌”并有人监护,必要时可切断被检修设备的气源或电路。

(4)起钻

与下钻一样,起钻也是钻井施工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会遇到诸多井下复杂情况,其中最严重的当属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提遇卡、转盘弊劲大、打倒车、灌不

16

进钻井液等。起钻速度过快或钻头泥包“拔活塞”,会产生很大的抽吸力,容易抽喷油、气层或抽塌结构松软的地层。在具体的操作中,当司钻操作失误或与井口操作人员配合不好时,则会造成“单吊环”起钻、砸飞井口工具、顶天车等事故。另外,使用猫头卸扣容易伤人。井架工在二层台操作时,应防止高处坠落和高空落物。

起钻时应注意:起钻开始1~3个立柱用Ⅰ挡速度,然后根据井下情况,合理选择绞车排挡;司钻应集中精力,注意观察指重表读数变化,防止突然遇卡(上提遇卡不能超过原悬重的100kN,绝不能采取大拉力硬拔的方式上提钻具,以免越拔越死,给以后的处理造成困难;司钻与井口操作人员要密切配合,做到操作平稳,等井口人员挂好吊卡、插好吊卡销并闪开后方可上提,防止单吊环起钻;若已经造成单吊环,千万不能立即将吊卡坐于转盘,应首先采用放人卡瓦等其他保护措施;为防止顶天车,起钻前要仔细检查气路及防碰天车装置,司钻在操作过程中要随时注意钻具起出高度(井架工也要配合观察,游车到停车位置不停车时,要及时发出信号);冬季施工时,要对气路和气控开关、防碰天车装置做防冻处理,并经常活动各气控开关,防止冻结失灵;用使用液气大钳卸扣(若无液气大钳用B型大钳、猫头卸扣时,一定要严格执行猫头安全操作规程,禁止使用钢丝绳做猫头绳卸扣,严禁转盘绷扣);用B型大钳配合猫头卸扣时,待大钳咬紧、猫头绳子受力后,井口操作人员应及时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在上提钻具时,井口操作人员应注意检查钻具是否有损坏现象;井架工开吊卡时,司钻要抬头观察,待井架工拉钻具进入指梁后,才能下放游车,以避免大钩压钻具接头造成事故;在起钻过程中,要连续向井内灌满钻井液,并随时注意灌人量是否起出的钻具体积相一致,时刻保持井内钻井液柱的压力,以平衡地层压力和防止井塌。 2.2.3完井作业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完井作业是指钻井队钻完设计井深或目的层,调整好钻井液性能,将钻具从井内全部起出以后的工作,它包括测井、下套管、固井、套管柱试压和电测固井质量等项工作。在这些工作中,除下套管是由钻井队独自完成的以外,测井和固井都有各自的施工单位,由钻井队协助其完成各项工作。各项作业的危险因素分

17

析和防范措施在下面分别叙述。

1、测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测井也称电测,是在钻达设计井深或目的层之后进行物理测井的简称。通过电测,可以获得地层岩性、物性、井身质量以及固井质量等地质与工程方面的资料。此项工作由钻井队配合测井队完成。钻井队的主要工作是:准备好井眼;调整好钻井液性能使之能够满足测井需要;协助测井队吊仪器出、人井口;定时向井内灌满钻井液;随时观察井口有无溢流等情况。在测井过程中,最大的危险因素就是发生溢流。

在测井过程中要做到:事先关闭转盘两个水平轴制动销;有专人观察井口,若发现溢流要立即通知停止测井,并按井控作业规定处理;提示测井操作员,限制测井仪器在油、气层及其附近井段的上提速度;吊装测井滑轮和仪器时,应由钻井队人员操作小绞车,与测井人员配合好,防止碰坏仪器,碰伤人员。

2、下套管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下技术套管或油层套管是一项紧张而又需要多工种相互协作配合的复杂作业,持续时间长,工作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在下套管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在下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井下复杂情况,危险因素较多。某钻井队在一次下套管作业中,当操作人员用小绞车从场地把一根套管单根吊上钻台,正在放入鼠洞口时,司钻在没有观察清楚大钩和小绞车吊钩位置的情况下,提起井内套管并盲目下放,将负荷吊卡碰、压在还未进入鼠洞的套管单根的接箍上,套管被压弯并当即弹出,打在正在附近工作的一名钻工身上,造成死亡。

下套管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套管准备。二是准备好下套管工具及附件。三是做好井眼准备。四是做好设备准备。

在下套管过程中要做到:吊套管上钻台必须使用直径不小于9.5mm的钢丝绳;禁止用棕绳吊套管,更不能将棕绳破开后使用其中的一股做绳套吊套管上钻台;吊套管上钻台时,小绞车操作手与大门前工作人员要互相配合好,防止套管快速移向井口,撞伤人员;套管入鼠洞时,司钻要注意观察,避免大钩或吊卡压、碰正在进入鼠洞的套管;套管上扣时,应尽量使用套管动力钳(用旋绳上扣、大

18

钳紧扣的,猫头操作人员必须是副司钻以上的熟练操作人员并严格执行操作猫头的安全操作规程);司钻下放套管时要密切观察指重表读数变化,防止遇阻(遇阻时不能硬压,更不能硬转,应立即向套管内灌满钻井液,接水龙头带循环。无效时,应起出套管,下入钻具修整井眼);司钻操作要按规定控制下放速度(一般不超过0.46m/s),操作要平稳,严禁猛提、猛放、猛刹;在通过低渗透性井段且套管串带有浮箍和扶正器时,下放速度应控制在0.25~-0.3m/s,避免压漏地层;当悬重达300kN时,要及时挂上辅助刹车;每下入40根套管应向套管内灌满钻井液一次;在灌钻井液时,要及时活动套管,活动幅度要大于2m,防止粘卡;在下套管或灌钻井液时,要严防手套和其他杂物掉入套管内(因为一旦有杂物掉人套管,将会在浮箍处堵死水眼,造成无法循环,无法固井的事故);在场地接套管双根时,一定要用链钳将扣上紧,以防拔脱或在井口上扣时倒扣;套管在上扣时,一旦错扣,应卸开重上,不得上提拔脱,更不能焊接后强行下入;下套管过程中,禁止钻台上人员向钻台下乱扔套管护丝。

3、固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在固技术套管施工过程中,泵压会越来越高,井口、泵房、高压管汇、安全阀附近有一定的流体伤人的危险性。某井在固井施工中将要碰压时,固井施工人员见司钻在钻台立管附近走动,当即让其离开,但该司钻没有听从。在碰压时,水泥头上的一只闸门被碰飞,砸在司钻身上,将其打下钻台造成重伤。

固井施工要注意:摆车时,要有专人指挥,防止车辆伤害现场工作人员;下完套管后,当套管内钻井液未灌满时,不能接水龙带开泵洗井;开泵顶水泥浆时,特别是当泵压逐渐升高,临近碰压时,所有人员都不得靠近井口、泵房、高压管汇、安全阀附近,在管线放压方向上也不得有人靠近。

4、完井后拆卸设备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完井后拆卸设备需要多工种配合作业,危险因素多,特别是拆卸钻具没有液气大钳而使用B型吊钳配合猫头松扣、使用旋绳卸扣时,曾多次发生吊钳伤人和猫头绳缠乱、伤人的事故。另外,在钻具下钻台时,也容易发生砸伤人员的事故。在进行以上作业时要注意:卸扣要使用液气大钳;用猫头卸扣时,要严格遵

19

守操作猫头的安全操作规程;方钻杆在井口松扣时,不能退扣太多,防止脱扣;钻具下钻台时,人员要避至安全位置。在进行拆卸水龙头、大钩、拔鼠洞、下绞车、转盘、抽大绳等作业时,因为这些工作基本上是安装设备的反程序作业,其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可参照安装部分的内容。

2.2.4处理复杂情况与井下事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在钻井队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会出现一些复杂情况和井下事故,在处理复杂情况和井下事故时,一些人往往不能冷静地判断和分析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而制定和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如有的人遇事急躁、盲目蛮干,有的人心存侥幸,冒险处理,有的人优柔寡断,丧失时机,这些都有可能使复杂情况和事故扩大,不但使事故处理难度和财产损失急剧增加,有的甚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雪上加霜”的严重后果。

1、处理地面复杂情况

这里所说的复杂情况是指在钻井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面设备和操作失误造成的复杂情况,由于其出现的情况不同,所造成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也不同。

(1)顿钻

由于操作失误和其他原因,往往会发生顿钻事故。顿钻可能造成砸坏设备、工具、钻具落井甚至伤及人员等严重后果。顿钻后,要立即对悬吊系统及钻台设备、井口工具进行认真检查,凡是损坏的要及时更换,并尽快查明顿钻原因。未查明原因之前,严禁起放游动滑车。若钻头顿至井底,则要起钻检查钻具,更换钻头。

预防顿钻的措施是:钻具在井下时,严禁操作人员离开刹把;在起、下钻过程中,要检查好井口工具,禁止使用损坏、有缺陷或与钻具规范不相符的井口工具;下钻悬重超过300kN时,必须挂辅助刹车;司钻与井口操作人员要互相配合好,防止发生单吊环起钻;司钻操作时精力要集中,防止发生顶天车事故;要定期检查大绳和刹车系统,及时更换损坏部件,并注意在刹带及曲拐下不得存有异物,在刹带与刹车毂之间不得有油污;刹带调节螺丝的保险帽齐全,与绞车底

20

座的间隙符合规定。

(2)顶天车

顶天车事故大多是由于刹把的操作失误或机械故障(如绞车气路冻结、堵塞不放气、防碰天车失灵等)而引起的。顶天车可造成拉断大绳、砸坏设备、钻具落井、砸伤人员等后果。顶天车事故发生后,要设法开通钻井泵,保持井内钻井液循环,同时对大绳、天车、游动滑车、绞车固定、死绳固定等进行全面检查、整改。造成设备损坏的,要对损坏设备进行更换。若事故后果严重,有人员伤亡时,应立即送伤者去医院抢救。

预防顶天车的措施是:操作前,要详细检查气路和刹车系统,保证工作正常,防碰天车装置灵敏、可靠;司钻在操作时精力要集中,随时注意游车起升高度;若遇高、低速放气失灵,应立即摘开总离合器,合上刹车气缸开关或踏下防碰天车,紧急制动;冬季施工时,禁止使用高速,并经常检查各个气控开关,防止冻结,造成放气失灵;要经常检查防碰天车完好和灵敏情况,冬季要注意保温。

(3)单吊环起钻

单吊环起钻是指在起钻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单吊环提起井下钻具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发生,轻则拉弯钻杆,重则折断钻具,导致落井,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一旦发生单吊环起钻,要立即刹车,在井口坐人钻杆卡瓦,使钻具重量坐于卡瓦上,卸掉吊卡负荷,间断转动钻具,防止粘卡。如钻具弯曲不严重、钻柱重量较轻时,可低速上提,卸掉单根。上提时卡瓦不能提出转盘。若单根弯曲严重时,可在弯钻杆上再接一单根,慢慢起出弯钻杆,将其卸掉。如果钻具弯曲特别严重、悬重较大时,可割掉弯曲部分,另焊接头或用卡瓦打捞筒提起钻柱,卸掉坏钻杆。发现单吊环起钻时应立即刹住滚筒,坐入钻杆卡瓦,切忌随即将吊卡坐于转盘,防止钻具折断。

预防单吊环起钻的措施是:司钻操作要平稳,等井口操作人员挂好吊卡、插好销子并闪开后才可上提;井口人员与司钻配合密切,推、拉动作要利索、准确;井口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不得挡住司钻视线。

(4)水龙头脱钩

21

水龙头脱钩往往是由于在上部软地层快速钻进时因加压过大、大钩倒挂或接单根下放钻及活动钻具时下放过猛、井下突然遇阻且大钩锁销失灵而造成。如果发生水龙头脱钩,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若是发生在接单根过程中,是因为下放钻具过快且井下遇阻而造成的水龙头脱钩,当方钻杆还未入钻盘时,应先使用卡瓦卡住钻具并卡好安全卡瓦,防止钻机下溜,同时保持钻井液循环,然后进行处理。如果发生在钻进过程中,是由于加压过大或下放过猛而造成的水龙头脱钩,应禁止转动转盘,同时保持钻井液循环,然后进行处理。具体的处理方法一般是:下放大钩,在大钩吊环上栓上足够长度的牵引绳,然后将大钩提升至适当位置,用人力拉牵引绳将大钩与水龙头挂合;若水龙头位置过高,用人力拉牵引绳无法挂合时,可用小绞车绳子设置导向滑轮的方法将大钩与水龙头挂合。在进行上述操作时要注意:若需有人上井架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操作人员不得在水龙头上作业。如果水龙头压在井架梯子、平台等处,一定要采取可靠措施,事先保证钻具不下滑的措施,在保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操作人员才能到达梯子、平台上进行作业。

预防水龙头脱钩的措施是:挂水龙头时,一定要检查大钩与水龙头的挂合是否牢靠,锁销是否锁牢。无论是快速钻进、活动钻具还是接完单根下放,操作刹把的人员一定要平稳操作并密切观察拉力表读数的变化。

地面上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复杂情况和事故还有很多,这些复杂情况多数是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因而在工作过程中,一是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各种违章行为。二是一旦出现复杂情况,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出现复杂情况的原因,区别不同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处理井下复杂情况和井下事故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井下复杂情况和井下事故包括:井涌、井漏、井塌、砂桥、泥包、缩径、键槽、地层蠕变、卡钻、井喷、钻具或套管断落、井下落物等等。这些问题的处理基本上属于钻井工程技术研究的范畴,在此不多讲。 2.2.5检修与保养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

22

在钻井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设备有问题需要检修和保养的情况,如修钻井泵、接链条、修气路、电路、柴油机等等。在设备保养或检修时,如钻具在井下,应尽量保持钻井液的循环并活动钻具,如既不能循环也不能活动钻具,应将钻具2/3的重量压在井内,形成钻柱的多次弯曲,以减少粘附卡钻的机会。在被检修设备的控制开关处,应挂上“正在检修、禁止乱动”的牌子,并派人监护,防止误操作。凡是气动控制的设备,在检修时,应确保控制气路有效,必要时,应将主气源管线拆下,以保证安全。1985年2月,某钻井队在起钻过程中倒换排档未成,该队副队长摘下绞车总离合器,在放下防碰天车重锤后,进入绞车内部,站在2、3档链条之间拨撬拨叉时,绞车突然自行启动,转动几圈后自行停止,造成该队副队长被3档链条绞伤头部,当场死亡。事后,经过事故调查组认真调查分析确认,系控制传动离合器的常闭用法的继气器内部密封件受损串气,当聚集到一定压力时,继气器自行作用,使气源与绞车传动离合器的气胎通路接通,带动绞车转动所致。由于没有主气源供气(气开关未合上),绞车仅转动力几圈便自行停止。后经现场试验证实,以上原因确凿。

3风险评估

3.1风险矩阵法(RLS法)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将潜在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相对地定性,并分为若干级(通常分为五级);将潜在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相对地定性,并分为若干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制成表,在行列的交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的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而每一个指数代表了一个风险等级(R=L×S)。 3.1.1 钻井机械事故风险矩阵

用风险矩阵法对钻井机械事故进行风险分析如下:

风险矩阵表将事故可能性分为五级:作业中没听说的、不太可能的、可能发生的、又多次发生可能、普遍。把事故严重程度分为对人的伤害可忽略的、轻微的、主要的、个体死亡、多人死亡;对物的损害:可忽略的、轻微的、局部的、区域性的、灾难性的。机械伤害事故风险评估矩阵如表1所示。

23

表1 风险评估矩阵表

利用(RLS)法评价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该法考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伤害程度和危害后果(S)。确定出某一特定危险情况下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R=L×S )。

对钻井施工五处机械伤害高发区所进行的风险评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机械伤害风险评估表

发生伤害形式 部位 发 电 区 头发衣物卷入发电机 万向轴飞出砸人 风扇伤人 夹手 滑倒 搬东西砸人 搬家安装(碰挤压) 移开钻进(压砸) 钻 下表套(搅入) 台 装井口(碰挤压) 二开一(单耳环)

危害后果(S)×可能性(L)=风险(R) S C D C B B B C D D C D 24

L 3 2 3 3 4 4 5 3 3 3 3 R 中风险 中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高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提下钻(碰天车) 下套管(绞压砸) 固井 甩钻具(碰) E D D C B C C B C D D 3 3 2 3 4 3 2 2 2 2 2 高风险 高风险 中风险 中风险 中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中风险 泥浆泵区焊接区滑倒 砸伤 夹手指 电焊烫伤 砂轮砸伤 人员搅入搅拌机 淹死 事故有:搬家安装工序中的碰挤压事故;移开钻进工序中的压砸事故;下表套工序中的搅入事故;二开一提下钻工序中的单耳环、碰天车事故;下套管工序中的绞压砸事故。

3.1.2 钻井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

根据以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定出以下的预防措施,如表3所示。

表3 预防措施表

发生部位 伤害形势 头发衣物卷入发电机 预防措施 侧身开盖、检修完记住盖住、经常检查、超过70°时要停机、穿工作服作业、长发戴帽、扣好扣子 发 电 区 万向轴飞出砸人 风扇伤人 夹手 滑倒 搬东西砸人 钻 台 搬家安装(碰挤压) 经常检修、加防护罩、保养 加防护罩、穿工作服作业、长发戴帽、扣好扣子 工具合理使用、标准作业 地板油污及时清理、防潮 合理分工,别多人干一人的活 不能超载、标准作业、危险区域不能站人、专人指挥、试吊、戴安全帽、捆绑牢靠、不能超高装载 泥浆罐

由上面的风险评估表可知,钻井施工风险主要在钻台上,高风险的机械伤害

25

移开钻进(压砸) 标准作业、危险区域不能站人、钢丝绳符合要求、试运行、安全标志、防护栏、审批合格 下表套(搅入) 装井口(碰挤压) 标准作业、危险区域不能站人、专人指挥、钢丝绳符合要求 钢丝绳符合要求、标准绳套、试吊、专人指挥、不要交叉作业、螺丝固定、安全带 二开一(单耳环) 提下钻(碰天车) 下套管(绞压砸) 固井 不要挡住操作人员的视线、注意力集中、耳环到位 勤检查、冬季防冻、冬季不能使用高速档 标准作业、危险区域不能站人、专人指挥、钢丝绳符合要求 钢丝绳符合要求、标准绳套、试吊、专人指挥、不要交叉作业、螺丝固定、安全带 甩钻具(碰) 工具合理使用、钢丝绳符合要求、标准绳套、控制提下放速度、下面人员站位正确 泥浆泵区焊接区泥浆罐滑倒 砸伤 夹手指 电焊烫伤 砂轮砸伤 人员搅入搅拌机 淹死 地板油污及时清理、防潮 检修时切断线路、检查阀门、更换阀门易损件、检修挂牌、有人监护 检修时切断线路、检查阀门、更换阀门易损件、检修挂牌、有人监护 戴电焊面具、专用手套、注意力集中、焊接物固定牢靠 戴防护镜、作业时站在侧面 护罩、保养停机、检修挂牌、有专人监护、罐盖盖好、防护栏 护罩、保养停机、检修挂牌、有专人监护、罐盖盖好、防护栏 3.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评价性,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危险性以下式表示:

D=LEC

式中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 —危险性。

三个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如表

26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年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27

D—危险性分值 D值 >320 160-320 70-100 20-70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等级 5 4 3 2 1 2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t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