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3-11-29 11:5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骨质疏松症的护理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

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

病因与发病机制:

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激素、细胞因子和其他调节因子的调节作用下,骨组织不断吸收旧骨,形成新骨。这种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协调活动形成了体内骨转换的稳定状态,骨质净量无改变。骨吸收过多或形成不足引起平衡失调的最终结果会导致骨量的减少和骨微细结构的变化,就会形成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阐。明凡可引起骨的净吸收增加,促进骨微结构紊乱的因素都会促进骨质疏松的发生。

1、骨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1)妊娠和哺乳:哺乳期间,母体血容量增加,钙的分布容量可增加1倍。如摄入不 足或存在矿物质的吸收障碍,则必须动用骨盐维持钙离子的水平。如妊娠期饮食钙含量不足,易导致母体骨质疏松或骨软化

(2)雌激素: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加速骨的丢失,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 症的重要病因。

(3)活性维生素D缺乏,可伴有血清钙浓度降低,导致骨钙动员,骨吸收增强。 (4)降钙素:当降钙素水平降低时,不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与钙在骨基质中沉着,因 此可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

(5)甲状旁腺素:它是促进骨吸收的重要介质,当它分泌增加时,加强了破骨细胞介 导的骨吸收过程。

(6)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均有明显促进骨吸收功能。

2、骨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多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峰值骨量和骨转换。遗传因素决定了70~80%的峰值骨量。

(2)钙摄入量:钙是骨质中最基本的矿物质成分,当钙摄入不足时,可造成峰值骨量下降。

(3)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足够的体力活动有助于提高峰值骨量,活动过少或过度运动均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和高盐饮食、大量饮咖啡、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光照少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临床表现:

(1)疼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病症,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2)身长缩短、驼背: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几乎多为松质骨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致使膝关节挛拘显著。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cm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mm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cm。

(3)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多见,老年期以后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一般骨量丢失20%以上时即发生骨折。BMD每减少1.0DS,脊椎骨折发生率增加1.5-2倍。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4)呼吸功能下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骨质疏松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Ι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Π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多在65岁后发生。

第二类 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等一些因素所诱发的骨质疏松症。

第三类 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8~14岁的青少年或成人,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用T值来判断自己的骨密度是否正常,正常值参考范围在-1 至+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骨质疏松。

2、骨密度测定方法有以下几种:

3、单光子骨密度仪测试——主要用于测量前臂桡骨、尺骨骨密度。此方法测量骨密度误差较大。

4、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试——主要测量腰椎、髌骨、胫骨等部位的骨密度。具有精 度高、误差小、诊断率高等优点。

5、 超声波骨密度仪测试——用于测量桡骨、跟骨、髌骨、胫骨等部位的骨密度。测试 结果不但可以准确反映骨密度水平,还能科学反映骨骼结构状况。具有无放射源、精度高、快速 方便、费用低廉等优点。

治疗要点 :

1、一般治疗

(1)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增加和保持骨量,并可使老年人的躯体及四肢运动的协调性和应变能力增强,减少意外发生。在活动及运动时注意防止跌倒,减少骨折的发生。

(2)合理膳食:老年人应适当增加含钙丰富食物的摄入,少饮酒和咖啡,不吸烟。 (3)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不论何种类型的骨质疏松均应补充适量钙剂,元素钙摄入量应>800~1200mg/d。选择对胃肠道刺激性小的制剂,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收。成年人如缺乏阳光照射,每天摄入维生素D5ug即可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但要预防骨质疏松则需增加用量。

2、对症治疗:

有疼痛可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或吲哚美辛,随后可考虑短期应用降钙素制剂,如依降钙素。有畸形者应局部固定或其他矫形措施防止畸形加剧。有骨折时应给予牵引、固定、复位或手术治疗,同时应尽早以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3.特殊治疗

(1)性激素补充疗法:雌激素可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量,是女性绝经后OP的首选用药,雄激素则可用于男性老年病人。

(2)抑制骨吸收药物:常用有依替膦酸二钠、帕米磷酸钠和阿伦磷酸盐。服药期间不加钙剂,停药期间可给钙剂或维生素D制剂。

(3)骨肽制剂:是目前临床新出现的用来治疗风湿类风湿的药品,对骨质疏松有特效。

护理评估:

(一)病史 患病及治疗经过、生活史及家庭史、心理-社会状况

(二)身体状况 一般状况 、营养状况、皮肤、黏膜、四肢检查、骨、关节检查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护理诊断:

1、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易发生骨折) 2、疼痛:骨痛 与骨质疏松有关

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自觉避免引起骨折的活动,预防跌倒及跌倒导致骨折 2、自述疼痛缓解

3、增加骨骼活动功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护理措施:

1、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目标:病人自觉避免引起骨折的活动,预防跌倒及跌倒导致骨折

(1)预防跌倒:保证住院环境安全,如楼梯有扶手,梯级有防滑边缘,病房和浴室地面干燥,灯光明暗适宜,家具不可经常变换位置,过道避免有障碍物等,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将日常所需物如茶杯、开水、呼叫器等尽量放置床边,以利病人取用。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且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必要时可建议病人使用手杖或助行器,以增加其活动时的稳定性。衣服和鞋穿着要合适,大小适中,且有利于活动;加强巡视,对住院病人在洗漱及用餐期间,护士应加强意外的预防。当病人使用利尿剂或镇静剂时,要严密注意其因频繁入厕及精神恍惚所产生的意外。 (2)饮食护理:患者要加强营养,以富含钙、磷食物为主,应多进食乳制品、豆制品、绿色蔬菜,并注意补充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建议患者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照射,促进皮肤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磷吸收。另外还需补充与骨代谢相关的其它营养素。如维生素K、蛋白质、钠及必需微量元素,氟、锰、铜、锌等 。戒烟酒,避免咖啡因的摄入过多。

(3)心理护理:病人由于疼痛及害怕骨折,常不敢运动而影响日常生活,关心患者的病痛,为其尽快减轻病痛,协助患者取得舒适体位,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4)用药护理: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①使用钙剂,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小的制剂,服用时要增加饮水量,以增

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机会,最好在用餐时间外服用,空腹时服用最好,可同时服用维生素D,以利钙的吸收。不可和绿叶菜同服,会形成赘合物而减少钙的吸收。

②使用性激素补充疗法者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剂量要准确,并要与钙 剂、维生素D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③使用阿伦磷酸盐时应晨起空腹服用,同时饮清水200~300ml,至少在半小时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如出现咽下困难、吞咽痛或胸骨后疼痛,警惕可能发生食管炎、食管溃疡和食管糜烂,应立即停止用药。同时应嘱病人不要咀嚼药片,以防发生口咽部溃疡。

④降钙素借着皮下、肌肉注射或鼻孔吸收,副作用包括食欲减退,脸潮红、起疹子、恶心与头昏。

2、疼痛:骨痛 与骨质疏松有关

目标:自述疼痛缓解 (1)休息:为减轻疼痛,可使用硬板床,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卧床休息数天到一周,可缓解疼痛。

(2)对症护理:①使用骨科辅助器:必要时使用背架、紧身衣等,以限制脊椎的活动度和给予脊椎支持,从而减轻疼痛。物理疗法:对疼痛部位湿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痉挛和缓解疼痛,给予局部肌肉按摩,以减少因肌肉僵直所引发的疼痛。

(3)使用止痛药、肌肉松弛剂或抗炎药物,要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按医嘱用药。

3、躯体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目标:增加骨骼活动功能,以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可以增强机体的肌肉力量,这是骨密度增加的重要原因,长期运动使皮质骨增厚,骨小梁排列更发达,骨强度增加。体力活动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加钙等吸收,减少钙的排泄。

护理评价:

1、病人未发生骨折和受伤 2、疼痛缓解

3、活动范围逐渐增加,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健康指导:

1、教导病人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晒1小时的太阳,每天运动锻炼半小时或更长时 间,对骨质疏松症比较有意义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晒太阳与运动锻炼先是时间短一些,然后慢慢增加,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2、吃菜不应挑食,应该吃低盐、清淡膳食,注意营养要丰富。每天应保证1瓶牛奶。 3、嘱病人按时服用各种药物,学会自我检测药物不良反应。

4、指导病人及家属尽量保持居家环境的简单安全,家具位置相对固定,避免碰撞和 跌倒。积极避免和及时处理各种危险因素。

预防骨质疏松:

1、控制饮食结构,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大多数的蔬菜水果都属 于碱性食物,而大多数的肉类、谷物、糖、酒、鱼虾等类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健康人每天

的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摄入比例应遵守1:4的比例。壳寡肽为一种动物性活性碱,能迅速排除人体体液偏酸性物质,能维持血液中钙浓度的稳定,保持人体弱碱性环境是预防和缓解骨质疏松。

2、吸烟会影响骨峰的形成 ,过量饮酒不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喝浓咖啡能增加尿钙 排泄、影响身体对钙的吸收 ,摄取过多的盐以及蛋白质过量亦会增加钙流失。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形成上述不良习惯。

3、运动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进行户外运动以及接受适量的日光照射 ,都有利于 钙的吸收。运动中肌肉收缩、直接作用于骨骼的牵拉 ,会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因此,适当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亦是有益处的。

4、防止缺钙还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酸性物质摄入过量,加剧酸性体质。 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5、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等,要吃一些绿色有 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6、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重会导致酸性物质的沉积,影 响代谢的正常进行。适当的调节心情和自身压力可以保持弱碱性体质,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vj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