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张》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想

教者以为,努力开掘文本的原生价值,并由此找到适宜的教学内容确定课文的教学价值,是当下解读好一篇课文的关键。

《泥人张》作为一篇典型的津味小说,选自冯骥才先生的小说集《俗世奇人》,该集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每篇以地道的津味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的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冯先生,近年来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事业,这些作品与此也是一脉相承的。

本课的故事和人物,从感知层面而言,八年级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深层次地探索,比如让学生感受地道津味方言讲述故事的韵味,理清故事叙说的脉络,理解泥人张其高超绝活技艺背后,所隐藏的行事的高妙与境界的高远,以及天津码头文化所折射出的民间文化所昭示的民族个性与精神,等等,在教者看来,确是老师需要自觉认识并作为教学内容选择的。

由此,教者希望通过朗读、细读,带领学生感受津味特色,概述故事、理清文脉,贴近到作者言语表达的具体词句上分析“奇人之奇”,并联系作者,领会民间文化中所传承的民族个性与精神,进而升华到我们自身如何在当下为人存在。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预习,学习重点字词,概述课文;

2.津味朗读,感受冯骥才运用地道津味方言讲述故事的韵味;

3.细读品味,多角度理解奇人之“奇”处;

4.联系作者,领会奇人所承载的民族个性与精神。

一、检查预习,导入

师生问好,简单沟通。

师:课文读过几遍了?

读过两遍以上的同学举手,读过五遍以上的同学举手。

教师课中点评:大家学习语文,在进入课堂正式学习课文之前,预习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将文章先读几遍,遇到不会、不懂的字词自己先查一查。这样一来,在大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再学习,我们对某些问题探讨和对话就会更加自然而深刻。好,下面老师简单检测一下。

1.字词拼音

PPT1课件展示

撂高的 liào

谁有钱谁横 hèng

怵谁 chù

捏泥人 niē

瞅 chǒu

泥模子 mú

台上的嘛样 mà 什么样

听赛没听 好像

一个泥团砍过去 扔

请学生读一读,先出现字词,后出现读音;教师在过程中做提示、分析;后三组为方言词,提及冯骥才先生的“津味小说”;然后请全体同学读两遍。

教师课中点评:对大家预习的情况做客观地评价,提出:大家在预习过程中,遇到不会读、不清楚的字词,查字典自己解决,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一来,既对这些字词拼音有了更深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也培养了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

3.概述课文

A.师:下面老师针对大家的预习,问第二个问题:

本文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PPT2课件展示

本文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回答后明确:

PPT3课件展示

一个雨天,在天庆馆里,海张五拿泥人张找乐子,泥人张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进行回击。

第二天,泥人张使法炮制大批泥像“贱卖海张五”。

三天后,海张五将泥像连同泥模子全部买走。

B.师:从这个概述来看,这个故事一共发生了几天?

生回答,明确五天,从“那天下雨”、“第二天”、“三天后”可以看出。

教师课中点评:所谓预习,读了几遍课文,一方面我们要将不确定的字词拼音明确;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大致清楚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章基本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预习”。

二、津味朗读,感受

师:好,我们的检查预习就到这里。之前老师提到了作者小说的“津味”,他擅长以地道的津味来讲述故事,下面老师将这篇课文来朗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感受一下,今天老师的朗读在腔调上与日常的朗读有何不同?

PPT4课件展示

老师的朗读在腔调上与日常的朗读有何不同?

教师津味朗读后,学生讲感受。明确:

PPT5课件展示

“津腔”“津味”:

1.说书的味道,给人情境化;

2.重视卷舌音、儿化音、尾字拖音上扬;

3.言语诙谐、幽默、富有表现力;

师:这里呢,老师也挑选了几句话,后面附有一些朗读提示,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感受其中的韵味。

PPT6课件展示

1.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说书的味道)

2.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情境化、尾字上扬)

3.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卷舌音、儿化音)

4.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

5.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儿化音)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

请学生朗读展示,教师在过程中指导;

教师课中点评:大家朗读演绎得非常精彩,冯骥才先生运用地道津味方言讲述故事的韵味,大家都应该有了初步的感受;建议大家课后,可以继续将本文读一读,在今年的元旦的晚会上,就可以以“说书”的方式来演绎一段“话说泥人张”。

三、细读品味,分析

师: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人格尊严的公然挑衅,赤手空拳的泥人张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巧妙地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海张五,被作者赞誉为“俗世奇人”,那泥人张究竟有着怎样的能耐,他到底“奇”在何处呢?

大家先不急着思考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齐读一下划横线的句子。

PPT7课件展示

泥人张,“奇”在何处?

细读文本,注意圈划,试从不同角度,找出几处能体现出泥人张“奇”的词句,作简要分析。

师:请问大家,这段话有哪些要求? 生回答。

教师课中点评:事实上,这段话表述的就是我们答这个题目的一段思维过程:细读,是读文本的一种状态;注意圈划是我们读文章的一种方式,而“试从不同

角度”,就是我们分析问题的策略,然后找出几处能体现出泥人张“奇”的词句后,还要做出简要分析。

好,为了让大家一会在找的过程中有更深的体悟,老师,先给大家两个例子。

PPT8课件展示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

教师边读,边与学生共同分析:

泥人张“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大观楼,一处是天庆馆,他为什么常要去这两处地方呢?----因为这两处是人最多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戏院里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天庆馆里有人世间的各种角色,为了“瞧”,为了“捏”。那又为什么常去“瞧”,“捏”呢?之前不是提过,他已经是在手艺道上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了吗?学生理解,不断地提升技艺,精益求精。因此,我们就可以讲,奇在对手艺的“精益求精”,不断超越。

PPT9课件展示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

教师边读,边与学生共同分析:

这段话,更是如此,比如“第二天”,初读起来,就是个普通的时间词,但,我们若是好好的细读一下,细细地品味一番,就会发现其中妙意无穷。“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就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有一二百个。这说明什么?----时间之短,速度之快。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泥人张面对海张五最后那句“就这破手艺贱卖都没人要”,尽管“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却是后发制人,以四两拨千斤之势,巧妙地,手段高明地再一次回击了海张五,而且这一次是“一招毙命,直击要害”,展示了泥人张。

板书:手段高明,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

师:因此冯骥才自己在其《俗世奇人·作者题外话》里也曾写道,“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下面,请大家自己再细细地读一读,注意圈划,试着从不同角度,找出泥人张之“奇”处,作简要分析。

PPT10课件展示

中国人十分讲究文字的功力,尤重单个的方块字的运用,决不是一写一大片。故而我修改的遍数很多。──《俗世奇人·作者题外话》

学生细读、分析;

请学生同桌之间先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讲到的地方,明确: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2.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3.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板书:

技艺高超,手上有绝活;(左手、随手、普通泥巴、速度,形神俱备、栩栩如生)

4.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5.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

6.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7.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板书:

境界高远,无声无形,傲骨斗权贵;

8.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

9.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板书:

智慧沉稳,遇事有能耐;

总板书(PPT11课件展示):

技艺高超,手上有绝活;

智慧沉稳,遇事有能耐;

手段高明,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

境界高远,无声无形,傲骨斗权贵;

教师课中点评:大家非常全面地从不同角度对泥人张之“奇”作出了分析,非常好。相信大家在这一过程中,也明白了细读、品味、多角度看问题所带来收获,祝贺大家。

四、联系作者,领会

师:泥人张之奇,无论是在其技艺、智慧,还是手段和境界,我们都不禁为他“贱卖海张五”而吆喝、喝彩。不过,有一点,老师倒是想提醒大家关注,不知大家是否留意过,泥人张当时所生活的环境,以及他目前所面对的这个对手是个怎样的人物?

师生共同明确:

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

事实上,这就点出了天津这个地方的一种“潜规则”,但泥人张又凭什么能打破这个“潜规则”呢?

师生共同明确:哦,文中提到,“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

大家可能知道,天津这个地方,过去是个码头,天津为什么叫“天津”,这个“津”啊,我们将来在学《桃花源记》时候会知道,是“渡口”的意思,天津啊,就是天子渡河的地方,所以,这个地方自来是五方杂处、能人如林,要在这个地方生存,没有一点真本事、真能耐,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因此,冯骥才先生在一次专访中说到:

PPT12课件展示

可以讲我是最早地、自觉地写天津文化魅力的,写天津文化韵味的作家。

《俗世奇人》以天津地方的生活和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作为我的素材,但是我要写的主题远远是要穿透这个生活的本身,我主要写清末民初这个地方的人文形态,如果讲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天津人的文化性格。──《读书时间〃冯骥才专访》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作者在这里表现泥人张,事实上,并非单单想给我们讲述一个奇人故事,在故事的背后,他还想向我们传达这个地方的“人文形态”和人的“文化性格”。

PPT13课件展示

近年来,冯骥才先生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事业。

他说,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根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 。她不仅凝结着炎黄百姓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而且昭示着华夏民族的个性与精神。

那么,在最后,老师想问大家,从泥人张身上,从文中的最后一句,“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你读出了炎黄百姓怎样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民族个性与精神呢?

PPT14课件展示

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学生简说,明确:

被世人所传颂的不仅是泥人张的精湛的手艺,更是泥人张那种不畏权贵,不卑不亢,自尊自强,沉着冷静,机智应对的精神品质。泥人张不仅捏出了一个个生动的泥人,更捏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精髓;他的工作不仅放大了自身的价值,也放大了中国的民间艺术价值。当然,泥人张只是我们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

师:在这里,老师也想表达一下自己阅读后的一些感悟。

PPT15课件展示

人,只有手上有着真绝活,自己有着真本事,才能独立地站立于这天地间。

今天这个世界也可谓一个“俗世”,希望大家在这样一个“俗世”里,首先做一个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进而做一个大写的人,抓住今天,好好读书,努力在以后的各行各业里做一个“奇”人。

PPT16课件展示 俗世奇人

师:建议大家在课后,再读一读《俗世奇人》,在这本书里,你将领略到更多丰富而奇绝的人物,比如像刷子李啊,苏七块啊,张大力,蓝眼,蔡二少爷,等等。

PPT17课件展示

推荐阅读 《俗世奇人》 刷子李 苏七块 张大力 蓝眼 蔡二少爷 ……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八届“语文报杯”中青年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李 明 浙江杭州市建兰中学;310011 一、开端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冯骥才先生的一篇小说《泥人张》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并在课文上圈画一是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可以是关于人物的,可以是关于写作手法、写作意图的;二是圈画出特别感兴趣、希望在课堂上细细赏析的语句 (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在书本上圈画约5分钟)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师:请大家提出不理解的词句和特别感兴趣的语句 生1:“找乐子”是什么意思?

师:好(板书“找乐子”,后面学生提的问题都写在黑板上) 生2:“求谁怵谁”的“怵”是什么意思?

生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句话不太理解

生4:“架势挺牛”的“架势”是什么意思? 生5:写“众人”起到什么作用?

生6:我喜欢第8段写泥人张捏泥人的语段

生7:我喜欢这一句:“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生8:“三天后,海张五……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海张五怎么不报复啊? 师:是啊,海张五为什么不报复呢?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不语)

师:那么我们今天这堂课主要就解决这些问题,品析这些语段 三、理解词义,概述“奇事”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有谁知道“架势”是什么意思? 生1:摆架子的意思 生2:气势

师:架势就是姿势、姿态的意思作品中这个词用来说谁?他的架势怎样? 生3:用来说海张五,他的架势挺牛 师:谁来解释“怵”的意思? 生4:惧怕

师:作品中谁惧怕谁? 生5:当官的也害怕海张五 师:有不害怕海张五的人吗? 生6:泥人张

师:找乐子是什么意思? 生6:这是口语,拿别人打趣 师:作品中谁拿谁打趣啊? 生6:海张五拿泥人张打趣 师:成功了吗?

生6:没有海张五想找泥人张的乐子,但是泥人张却用自己的手艺回报了他 师:老师再补充一个词“贱卖”,这个词你们会解释吗? 生7:打特价,折价出售(全场师生笑) 师:那这里是什么被打特价了? 生8:海张五的泥像

师:现在请同学们尽量用上这几个词语,将故事的主要内容概述一遍

生9:一个雨天,天庆馆里,泥人张遇上了架势挺牛的海张五,泥人张不怵他,于是海张五找泥人张的乐子,结果泥人张捏出了“一脸狂气”的海张五头像进行“回报”,第二天还炮制大批“贱卖海张五”泥像海张五不得不自己花大价钱把泥像泥模全买走

师:这个故事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就是? 生(众):奇

师:这个故事真奇(板书:故事奇) 师:冯骥才曾这样说(点出幻灯片) 小说无奇不传,无奇也无法传——冯骥才 四、品味语言,欣赏“奇人” 1.赏“手艺奇”

师:有同学希望在课堂上品析泥人张捏泥人的语段,老师先来读一读第8、9自然段 (师读完后,生鼓掌) 师:你们的掌声已经肯定了我的朗读了(会场老师笑)你们从我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众):泥人张捏泥人的技艺很高 师:作品怎样写出他的技艺很高的?

生1:第8段,“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右手还在端杯饮酒,左手就在捏了,这体现出他的技艺很高

师:作者用了哪一个动词来表现他制作泥人的手艺? 生(众):捏弄

师:“捏弄”这个词让你感觉泥人张捏泥人时的状态怎样?

生2:很随意的,他只是随随便便一捏,就捏出来了眼睛都没看,不经意间就捏出来 生3:文章中写泥人张是在桌子底下捏的,证明他根本就没有看这个泥团,但是他却能捏得这么成功,可见他的手艺很好

生4:第8段直接描写泥人张捏泥人的语句比较少,大多数是从侧面表现出来的,比如说他“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 师:这也还是正面描写,是直接写泥人张不过文中侧面描写是有的,在哪儿? 生5:第9段写吃饭人的表现

师:“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通过吃饭人的吃惊,来表现泥人张的技艺高超 生6:“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飞快”可见他技术之高而且拿他和变戏法的刘秃子进行对比,更突出了他手法的神奇,像变戏法一样神奇

生7:第9段的最后一句,“只是核桃大小”,因为核桃是很小的,泥团越小,它的纹理就越要清楚,越难捏,所以也能体现他的手艺高 师:而且这个泥团是哪里来的? 生8:是从鞋底抠出来的

师:我们演演看,怎么抠?(师生演示)“抠”字也可以看出这团泥的量,多不多? 生:很少

师:用这么少的一点点泥巴,就捏出一个活灵活现的海张五头像,他的手艺真是奇了所以难怪作品一开头就说:“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泥人张手艺高超刚才提问的同学,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生会意点头)

师:冯骥才先生运用细节、动词,神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有着一手绝活的泥人张,他的手艺真是奇了(板书:手艺奇) 2.赏“人物奇” 师:有同学特别喜欢这一段:泥人张回报海张五时,头也没回,撑开伞走了大家发现没有,“泥人张”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海张五的表现却是怎样?

生(众):海张五破口大骂,咆哮

师:这一处笔墨特别有意思,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海张五的表现与泥人张的表现 生1(读):“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生2(读):“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师:请同学来点评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朗读

生1:我觉得她读出了海张五气急败坏的感觉她强调了“贱卖”这个词,读时她的音量加大 生2:这正好表现了海张五的心虚,他当时已经有点服泥人张了,但又不愿低头认输,所以他肯定是通过大叫来掩饰自己的心虚的 师:你的分析很精彩所以我们朗读时可以通过加大音量、可以将句末字词的语音拉长来体现人物的色厉内荏谁来点评朗读泥人张的语段?

生3:他读出了泥人张对海张五骂他的话很不屑他强调了头都没回

生4:我觉得他的朗读相对于海张五的声音来说,小了一点,然后就有了不屑的意味 师: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读出不屑吗?老师教你们一个方法,加一个停顿就可以表现出不屑这种味道了要读出镇定(师范读: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在“伞”后面稍作停顿)(全场鼓掌)

师:我们同学也来试一试?一起读一读 (生模仿师的朗读很到位,全场鼓掌)

师:很好,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可以把作品读得更有味道我们把这两段再一起读一遍,注意刚才说过的有的地方音量要加大,有的地方要停顿,还有结尾处的延长音等 (生朗读读得有声有色,全场鼓掌)

师:太棒了!我们同学这一读啊,味儿全出来了

师:这里将海张五与泥人张放在一起进行刻画,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1:可以突出泥人张的镇静 生2:突出了海张五的狂傲

师:对比手法的运用往往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这篇作品中还有类似的对比手法吗?

生3:第4段和第5段将当官的与泥人张进行对比,对比的是他们对海张五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泥人张不畏强权的性格 师:看出性格,分析得很好

生4:第13和第14段,写泥人张报复了海张五,将泥人张与海张五进行了对比 师:作品中还有好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之前的海张五嚣张地说贱卖都没人要,与现在他自己灰溜溜地全买回去了是一处对比泥人张的出场与海张五的出场形成对比,体现泥人张的低调与海张五的飞扬跋扈泥人张与众人的对比,体现了泥人张的清高、自尊海张五的粗嗓门与身边人的细嗓门对比,营造了戏剧化的效果等等

师:品读小说的笔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冯骥才就是运用了这样的手法,凸显了泥人张的个性,这个泥人张不但手艺高超,而且自信自尊,有一身傲骨,他真是一个个性怎样的人—— 生(众):奇特的人 (师板书:人物奇) 3.阶段小结

师:刚才有同学提问,小说中的众人有何作用?请同学们说说看 生1:用众人来衬托泥人张的手艺超出常人

师:烘托的作用在文章的结构上、笔法上有作用吗?

生2:我觉得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第13段写到“贱卖海张五”,众人一同乐这推动

了海张五全买走泥像的情节还有写前面海张五骂泥人张的时候,众人还都等着瞧泥人张怎样回报

师:而且这还是一种悬念的设置读者就会想,这后面到底会发生什么写“众人”既是侧面描写,烘托出了泥人张、海张五的个性,又渲染了气氛,让整个天庆馆变得很热闹,整个天津卫很热闹,还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最后情节发展到海张五不得不买走所有的泥人这样的结局 五、深入探究,由人及世,认识“奇世道”,奇作家 师:海张五不会报复吗?我们有同学对文章的结尾有疑问,小说这样的结局是否合理?是否可信?请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三、五排的同学转身向后与后边的同学组成四人或六人小组讨论

(生热烈讨论,约4分钟) 师:你们觉着这个结局合理吗?

生1:我觉得这个结尾不大合理,因为课文中说连当官的也怵海张五,他完全可以找一个当官的,把泥人张给抓起来,把铺子给砸了

生2:合理的,第13段说谁看谁乐,看来人们对海张五还是内心有不满的,而对泥人张是认同的

师:就是说大家都站在泥人张这边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生3:如果像有些同学所说把铺子砸了,人们就会批评海张五这个不光彩的行为海张五会把泥人买走,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他是不希望别人议论他的,因此他不会去砸铺子的

师:你读得真仔细,海张五还是很要面子的,这一处文字的缝隙被你看出来了 生4:我觉得这个结尾比较有戏剧性,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的空间 师:这叫做空白的艺术

生5:我觉得这个结尾不合理,因为海张五作为天津卫气最冲的人,又这么要面子,他没有理由不报复的

生6:我觉得这个结尾合理,因为如果海张五敢报复的话,泥人张还可以捏出更多的海张五像(众人笑)

生7:海张五要面子,如果报复泥人张的话,众人也是不会同意的,也会在私底下议论纷纷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

师:你和之前的同学一样,也提到了众人,这是哪个地方的众人啊? 生(众):天津

师:作品中哪一句可以说明天津人的行事风格? 生8:第14段:天津卫的事是没有这样完的

师:那么天津卫的事是怎样的事?天津是个怎样的地方? 生9:天津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地方,谁有本事,谁就能站住脚

师:我们来看《俗世奇人》中的另一篇作品《刷子李》中,是如何说天津卫的事的 (师点出幻灯片,生朗读):

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呆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冯骥才《刷子李》

(师纠正“蔫”的读音)

师:所谓地地道道的码头上生存法则,只要有本事就能立住脚,再横的人也得让你三分这个世道可真够奇的!(板书:世道奇)也只有在这样神奇的世道中才能孕育出泥人张、刷子李、快手刘、风筝魏、机器王这样的奇人他们的故事同样很精彩,而写出这样精彩故事的冯骥才也是一个奇人,奇作家请同学们一起读(屏显):

冯骥才,1942年出生于天津,著名作家、著名民间文艺家他对传统文化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他长期生活在天津,那里有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有很多传奇艺人他用文字记录,望能保留一种草根文化的根,以寄托自己的情怀 师:这也就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创作意图 六、尾声

师:今天根据同学们的要求,主要品析了小说的动词、细节,以及对比、侧面烘托等写作手法小说中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笔墨,如空白的艺术、悬念的设置、环境的描写等,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品读下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b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