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磨课

更新时间:2024-04-26 06: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研修组召开了多次观课准备会,对观课维度,观课点和观察视角进行多次的热烈的探讨,基于研究问题观课分工为:

“教师观课记录表”请崔燕老师负责观察,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观课量”观察量表由李玲老师负责观察。记录下具体活动内容,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参与频率和深度。

请薛晓艳老师负责观察“学生作业分析表”这一量表。使用观察量表时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观察每组学生完成作业时使用的时间和工具。

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欢迎大家提宝贵建议。在学习过程中也请老师们思考,在自己学校和班级里如何确定研究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确定观课维度和观察视角,并在同伴互助情况下制作观察量表,希望我们的观课会对大家有帮助。

观课报告

王老师这节课是: 人美版 小学美术 第六册12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层次分明,教学环节安排妥当 脉络清晰。在课前研讨的时候,我们研修小组结合实际上课的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他们原有的知识积累做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了切实可行的观课量表。在观课中进行了详细记录。课后尽心了分析,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甄老师虽然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杨桂荣老师】在观课过程中,我一直关注的是甄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甄老师几次课堂提问的观察,我发现课堂提问的次数有了变化,问题的质量和提问的有效性一次比一次高。我们知道,对于新授课的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就不错,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参与小魔术、引导学生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其间针对教学重难点设定了一些有趣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为学生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轻松的交流气氛中问题层层递进,学生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学生感受了橙色,学会了运用橙色。但是也有几个小问题,我觉得有些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有的问题在用词方面不精确,还要斟酌,教具的使用不大到位。比如,甄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原色、间色色盘,是否

可以延伸一下,红色黄色之间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橙色,刚才已经通过调色游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这里再加深一下,既可以总结上面的知识,又能引领下面的探究,为学生找身边的橙色实物提供了依据。拿在手里的色盘运用的不大到位,我没弄明白转这几下对课堂教学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显得过于随意,比如学生说到了老师的衣服,我想老师穿着橙色的衣服去上课也是有用意的,这里学生发现了,是否可以往服装的色彩搭配上引申一下,能更好的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我想,教学中的这些小细节更要多斟酌。

【张惠老师】対。杨老师说的这点我同意。多媒体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被孩子们所喜闻乐见。通过报告学习我体会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形象,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当中根据自己的视觉经验去探究新的表现方法。我感觉这样做特别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反思过去我们费尽心思搜集教学挂图,对比现代网络技术为我们搜集整理信息提供了极大的快捷,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不把现代科技的运用变成我们的教学策略。它能很快的唤起孩子们的视觉记忆,拉近学习内容和他们的距离。从而孩子们就能自然的从原有的知识基础过度到新知识的学习。但甄老师的图片有些缺乏针对性,如果图片再精炼一些,是不是会更好呢?

【高焕芝老师】张老师说得很有道理,运用多媒体,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新课标也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基本理念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

师们会运用到小魔术、小游戏、小谜语、小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看到甄老师在导入部分运用的小魔术,真的具有很大的魔力。她拿起那个纯净水瓶子上下晃了几下,水就慢慢地变成了蓝色,然后又让学生去晃另外两个瓶子,红色与黄色的水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这样就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简明,从视觉接受了三原色的信息。每一个孩子表现出的都是惊叹、疑惑、跃跃欲试,这种场景正是我们美术老师期待的结果。 景老师,你说呢?

【景莉莉老师】 高老师的想法我非常赞同,下面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甄老师不但让学生回忆了以前见过的橙色的景和物,并且还让学生找了找身边的橙色实物,闻了闻、尝了尝橙色的水果。这就为下一步感受橙色打下了基础。不足的地方,就是甄老师安排学生(回忆橙色景和物、从生活中找橙色实物、闻(尝)橙色水果)在教学当中应该是一个重要部分,但甄老师没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刘大庆老师】 高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如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关注文化和生活,那样要先使学生了解美术与文化、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课由 让学生感受、了解、掌握、运用色彩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观课成员使用观课量表对本课较细致的进行记录,分析出的问题,阐述的观点和提出的建议更科学。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更加清晰,教

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如果教师对展示的名家作品讲评时,能再有激情一些,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会更好些。 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增强改善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以上是我们的观课情况,现在请您对我们研修组的课例研究做总结点评,好吗? 【全体老师】好

【杨桂荣老师】是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以及交流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及时评价。因为孩子非常期待老师对他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内向的以及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照。我发现,在课堂上,有一个小女孩,几次想举手,但都胆怯的放弃了。甄老师发现后,及时的关注了她,终于,这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坐下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更需要耐心,更需要等待。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开始。 【秦继峰老师】对,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是有差异,还存在着智力的多元化,正如美国哈福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包含如下10种:(1)数学智力(2)空间智力(3)语言智力(4)自然智力(5)音乐智力(6)身体运动智力

(7)存在智力(8)人际交流智力(9)个人内在智力(10)情感智力。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因此

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都成为画家,但是让学生养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

【高焕芝老师】我同意秦老师的看法。我也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美术教学并不同于美术课本教学,美术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甄老师的拓展延伸部分设计得很好,她通过橙色在帝王家和佛家的运用;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橙色,用橙色装点自己的生活,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引向了生活,即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能丰富课外知识。不过,我觉得教学当中,老师对橙色在古代与现代的运用的结合不太紧密。如果在欣赏了古代帝王和佛家的家居装饰、服饰的图片后,老师应对橙色在古代的运用从文化、生活和美术这三个角度做个简单的小结,再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在当今橙色又用来做什么;你怎样用橙色装点自己的生活等等。学生会更能体会到美术与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也更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你觉得呢?刘老师。

【景莉莉老师】根据观课量表,在课堂上,我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我认为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很高。通过量表分析甄老师的课堂有效提问达二十多次,其中学生主动参与了10多次,不知道各位

老师注意到的了没有,有几次是两位学生一直在回答,这两位同学思维可能快一些,甄老师就一直在让这两个学生来回答问题,在这一部分.我认为甄老师没有很好的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占到了问题总数的85%;小组讨论两次,占问题总数的8.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3次,占问题总数的12.5%

【张惠老师】景老师说的这一点确实如此,甄老师在这节课中自始至终都在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从师生互动这个角度看,高效互动达10多次,说明这节课师生互动是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觉得如果就同一个问题再多提问几个学生,这样或许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会更全面和更准确,并且我建议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的时候,态度再亲切一些、教学语言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刘大庆老师】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方式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喜欢美术课,融入美术大课堂。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增强改善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甄老师这节课是: 人美版 小学美术 第六册中的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甄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层次分明,教学环节安排妥当 脉络清晰。在课前研讨的时候,我们研修小组结合实际上课的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他们原有的知识积累做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了切实可行的观课量表。在观课中进行了详细记录。课后尽心了分析,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甄老师虽然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杨桂荣老师】在观课过程中,我一直关注的是甄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对甄老师几次课堂提问的观察,我发现课堂提问的次数有了变化,问题的质量和提问的有效性一次比一次高。我们知道,对于新授课的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方法是很重要的。甄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就不错,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参与小魔术、引导学生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其间针对教学重难点设定了一些有趣的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生生讨论,为学生搭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在轻松的交流气氛中问题层层递进,学生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学生感受了橙色,学会了运用橙色。但是也有几个小问题,我觉得有些问题是没有意义的,有的问题在用词方面不精确,还要斟酌,教具的使用不大到位。比如,甄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原色、间色色盘,是否可以延伸一下,红色黄色之间其实有很多不同的橙色,刚才已经通过

调色游戏认识到这个问题了,这里再加深一下,既可以总结上面的知识,又能引领下面的探究,为学生找身边的橙色实物提供了依据。拿在手里的色盘运用的不大到位,我没弄明白转这几下对课堂教学有什么实际意义。对学生的评价有的显得过于随意,比如学生说到了老师的衣服,我想老师穿着橙色的衣服去上课也是有用意的,这里学生发现了,是否可以往服装的色彩搭配上引申一下,能更好的向学生渗透学以致用,能更好的让学生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我想,教学中的这些小细节更要多斟酌。

【张惠老师】対。杨老师说的这点我同意。多媒体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被孩子们所喜闻乐见。通过报告学习我体会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形象,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当中根据自己的视觉经验去探究新的表现方法。我感觉这样做特别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反思过去我们费尽心思搜集教学挂图,对比现代网络技术为我们搜集整理信息提供了极大的快捷,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没有理由不把现代科技的运用变成我们的教学策略。它能很快的唤起孩子们的视觉记忆,拉近学习内容和他们的距离。从而孩子们就能自然的从原有的知识基础过度到新知识的学习。但甄老师的图片有些缺乏针对性,如果图片再精炼一些,是不是会更好呢?

【高焕芝老师】张老师说得很有道理,运用多媒体,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新课标也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作为基本理念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们会运用到小魔术、小游戏、小谜语、小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看到甄老师在导入部分运用的小魔术,真的具有很大的魔力。她拿起那个纯净水瓶子上下晃了几下,水就慢慢地变成了蓝色,然后又让学生去晃另外两个瓶子,红色与黄色的水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了。这样就将抽象的美术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简明,从视觉接受了三原色的信息。每一个孩子表现出的都是惊叹、疑惑、跃跃欲试,这种场景正是我们美术老师期待的结果。 景老师,你说呢?

【景莉莉老师】 高老师的想法我非常赞同,下面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教学方法。甄老师不但让学生回忆了以前见过的橙色的景和物,并且还让学生找了找身边的橙色实物,闻了闻、尝了尝橙色的水果。这就为下一步感受橙色打下了基础。不足的地方,就是甄老师安排学生(回忆橙色景和物、从生活中找橙色实物、闻(尝)橙色水果)在教学当中应该是一个重要部分,但甄老师没能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刘大庆老师】 高老师的观点我很赞同,如果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关注文化和生活,那样要先使学生了解美术与文化、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课由 让学生感受、了解、掌握、运用色彩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观课成员使用观课量表对本课较细致的进行记录,分析出的问题,阐述的观点和提出的建议更科学。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情况更加清晰,教

学目标有较高的达成度,如果教师对展示的名家作品讲评时,能再有激情一些,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品的魅力,会更好些。 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增强改善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以上是我们的观课情况,现在请您对我们研修组的课例研究做总结点评,好吗? 【全体老师】好

【杨桂荣老师】是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以及交流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及时评价。因为孩子非常期待老师对他的肯定,尤其是那些内向的以及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关照。我发现,在课堂上,有一个小女孩,几次想举手,但都胆怯的放弃了。甄老师发现后,及时的关注了她,终于,这个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坐下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我觉得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更需要耐心,更需要等待。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开始。 【秦继峰老师】对,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 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是有差异,还存在着智力的多元化,正如美国哈福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包含如下10种:(1)数学智力(2)空间智力(3)语言智力(4)自然智力(5)音乐智力(6)身体运动智力

(7)存在智力(8)人际交流智力(9)个人内在智力(10)情感智力。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因此

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潜能,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的发展 。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都成为画家,但是让学生养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

【高焕芝老师】我同意秦老师的看法。我也认为,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美术教学并不同于美术课本教学,美术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学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文化的关系。王老师的导入环节部分设计得很好,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橙色,用橙色装点自己的生活,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引向了生活,即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能丰富课外知识。不过,我觉得教学当中,老师对橙色在古代与现代的运用的结合不太紧密。如果在欣赏了古代帝王和佛家的家居装饰、服饰的图片后,老师应对橙色在古代的运用从文化、生活和美术这三个角度做个简单的小结,再去引导学生到生活中看一看,找一找,在当今橙色又用来做什么;你怎样用橙色装点自己的生活等等。学生会更能体会到美术与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也更有助于学生体会美术的价值与意义。 你觉得呢?刘老师。

【景莉莉老师】根据观课量表,在课堂上,我关注的是学生的表现,我认为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参与度很高。通过量表分析甄老师的课堂有效提问达二十多次,其中学生主动参与了10多次,不知道各位

老师注意到的了没有,有几次是两位学生一直在回答,这两位同学思维可能快一些,甄老师就一直在让这两个学生来回答问题,在这一部分.我认为甄老师没有很好的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占到了问题总数的85%;小组讨论两次,占问题总数的8.3%;学生自主探究学习3次,占问题总数的12.5%

【张惠老师】景老师说的这一点确实如此,甄老师在这节课中自始至终都在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从师生互动这个角度看,高效互动达10多次,说明这节课师生互动是有效的,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觉得如果就同一个问题再多提问几个学生,这样或许学生对问题的答案会更全面和更准确,并且我建议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的时候,态度再亲切一些、教学语言更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刘大庆老师】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评价,用多种方式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更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喜欢美术课,融入美术大课堂。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增强改善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做优于过去的自己

2013年山东省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小学美术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5月2日---12日在德州学院举行。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次培训,通过培训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眼界得到了升华,在培训期间,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的观点,吸取精华。磨课 观课,完成网上的作业,哪一项也不敢懈怠,从中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技能,添补了我教学方面的许多空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进一步明确了新目标的理念,对美术新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在塑造最优秀的学校体系过程中,教师质量是关键,提升教育成效的唯一之路是提升教学,通过师资培训来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认识到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精确掌握最佳教学实践,并受激励去进行必要的改进提升。

我们作为一线教师,针对这次的研修感到受益颇多,和我们的实际教学联系的比较密切,将课标的的理论与教学的实际相融合,老师们团结合作,课堂上师生生成亮点,感谢省领导制定的“制度-模式”,我们在研修中成长,在磨课中收获友谊。培训阶段的磨课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通过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

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磨课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不足。磨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等等。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太多太多: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纬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 培训期间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引导大家怎样从一名合格型教师向专业化甚至更高层教师转型,一句“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让学习的过程贯穿专业发展的全程,从“学会”到“会学”,从“心动”到“行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坚持不断的自主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要求。专家们以一种创新的教育思想,打破了我们循规蹈矩的教学常

规,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在有准备有价值的活动中,得到了无限的发展和提升。

培训还在继续,精彩还在继续,感动也在继续,我也期望自己能收获更今后我会将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

东西,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地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求知精神,协作能力,加强平时的学习、充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一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让培训的硕果在职教事业的发展中大放光彩。这次培训内容丰富,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多,奉献更多,做一个优于过去的自己。

观课报告

在本次观课中我们是从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观察的:在观课中我们结合本课教学目标逐一对教师的导入阶段、讲授实践阶段、评价阶段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记录。

王老师这节课是: 人美版 小学美术 第六册12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王老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学层次分明,教学环节安排妥当 脉络清晰。在课前研讨的时候,我们研修小组结合实际上课的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及他们原有的知识积累做了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并结合教学内容确定了切实可行的观课量表。在观课中进行了详细记录。课后尽心了分析,下面就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观察情况:

1、导入阶段:

我们观察到:教师设置问题3个,师生互动3次,学生参与人数7人,由此得出:教师设计的问题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乐于参与,为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存在的问题:老师设置了问题,但是学生的思路不够宽广

2、讲授实践阶段,我们观察到的数据是这样的: 问题设置3个,师生互动 3次,学生主动发言9次,学生被动发言0次。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本节课的教学环

节比较清晰,步骤环环紧扣。突出了美术学科的审美性、情感性、想象性、人文性,在一系列的观察、欣赏、探究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据我们观察:全班32名同学,基本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并基本符合本课作业要求。

3、评价阶段

本阶段教师评价10次,学生评价7次,学生参与28人,拓展延伸2次。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

宝剑磨砺出 铁杵终成针

济南市历城第六中学 刘萍

每个人的智慧在此凝结,每个人的观点在此碰撞,大家竭尽全力、倾尽所能,凝结成智慧的果实,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每个人都在成长,每个人都有收获,每个人都会进步。一次次的试教,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一次次的收获,这其中有过困苦与彷徨,有过希望与欣赏。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组的全体老师齐心协力,每一次的试教,总会认真听,听完后总会献计献策,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理清教学思路。每一次评

课后大家提出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教案,经过透彻的分析与理解,再进行第二次教学设计并进行第二次试讲,每一位老师再次听课、评课,将两次课堂进行比较,总结出进步与不足。当时大家坐在一起的场面还历历在目,大家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许多真知灼见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精神的良好体现。我也一一记录下了大家的宝贵意见,消化吸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师最好在一上课的时候就能抓住学生,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样,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拉近了生生和师生间的距离,新授课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身边的事找起,让学生积累最原始也最直接的经验,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索的意识。

课堂是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地方,正如伟大的法国哲学家蒙田曾说:“孩子需要的不是灌输,而是激情的激发”。 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因轻松的教学气氛而感到愉快,有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的生动和教学方式的形象直观而感到愉快,还有学生因课堂给了自己一块充分表现的天地,为自己完成了美妙的创作而感到陶醉。我认为,前者是一种基本的情绪状态,而后者是

对学习活动本省的真正热爱并孜孜不倦追求得高级愉快之感。

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不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习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

只有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参与实践,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

观课报告

在本次观课中我们是从四个纬度进行观察的:一、教学环节,二、学生活动,三、教学策略,四、文化生成。针对以上四个维度,我们分别由3-5名教师参与了观察。

陈庆国:我们四人分工,就“教学环节设计”这一环节进行了观课。

我先来谈一谈对教学流程的看法。《窗外的景色》这节课,教师把重点放在了“景色”上。课堂以多啦A梦这个角色为线贯穿始终。这节课主要由“引导阶段——思维发展阶段——学生创作阶段——作业展评——小结与拓展”五个大环节组成。

其中“思维发展阶段”是整堂课的重头戏,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结合本课的教学难点设置了一个听声音想象情景的小环节。我觉得这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亮点。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景,因此就根据声音产生了基本景色的联想,教师适时地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在景色中是否还有什么故事发生,这就使想象的空间、想象的内容大大扩展,同时内容的趣味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我还注意到教师在展示窗外景色的环节,选取了一副“大烟囱冒黑烟”的图片,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教师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关注身边世界的意识,让学生从小就建立起与世界、与社会的一种联系。这是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也是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意义的。(大家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在思维发展阶段,落实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充分引导、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体现了想象力从“点”到“面”的发散,实现了思维的跳跃。

总体来看,五个环节相互衔接,课堂采取了“启发——引导——实践——总结拓展”的教学策略,教学脉络比较清晰。

姚清华:

在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发言适度,表达也很精彩,衔接和过渡也较自然,学生的能力发展在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具体落实。但是在赏评这节课的同时,关于这节课我也有以下不成熟的建议:

1、在二次备课的发展环节,牟老师着重对这四部分的重点研究, 第一部分:交流对窗户的理解,并以图片丰富学生对窗户的认知。 第二部分:听声音联想窗外景色,欣赏更多窗外景色 第三部分:欣赏幻想作品,进一步脑力激荡。

第四部分:以同龄孩子作品,引导孩子关注构图、造型、色彩等美术语言。 我认为这四部分层次感不强,还缺乏一条线索,教学思路沿着一条线纵向展开,学生的学习会更加有效。

2、关于课堂容量和知识的结构化:一课时,窗户和窗外的景色这两个点都抓紧的话,知识点比较多,应该有所侧重。如果确定两个点都抓这种情况下,怎样组织教学,使知识传递结构化,是教师教学设计和备课时的一个最重要的准备。

第三次备课还应该根据知识点重新梳理教学思路,对于窗户和窗外的景色重新斟酌,确立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注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重点和难点,找到自己教学时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再做做减法,课堂结构的设置再精练一些,这节课会更加完美。

王瑜:

先说提问问题观察点:根据我们对提问问题观察记录的统计,牟老师在课堂中有12个有效的提问,我们知道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

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力求趣味性和灵活性,重启发。比如在听声音联想的环节,牟老师用声情并茂的图片,引导启发孩子大胆猜想窗外的景色,学生的回答各具特色,随着某老师发散性思维问题的抛出,进一步打开了孩子们幻想的闸门,好的粗而生的回答的确出人意料。当然我们也观察到牟老师的课中出现了三个无效的提问。比如在导入阶段,老师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你们猜他是谁?让孩子们感觉无从回答。还有欣赏的过程中,出现了“我们一起看一看,好不好?”“你们喜欢吗?”这种没有层次和深意的问题,希望牟老师在设计问题时,针对性再强一些,有效促进本课教学。

贾利利:好的,我就情景营造方法这一方面,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牟老师在整堂课中运用了多种的情景营造方法,在统计表中可以看教学情景的营造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能够积极认真的参与到教学实践及美术教学活动中来。在导入部分教师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充满友情的小故事《窗外的气球》导入,诱导学生置身于情景中,全班学生都能认真地倾听老师的故事,注意力集中,激发了学生了解窗户的欲望。这也得益于授课教师思路清晰,语言亲切富有亲和力,在动画欣赏的情景营造方法中,教师让学生欣赏《多啦A梦》短片,让课堂更具直观性。

李渊德:通过观察,牟英华老师上的这节课设计思路合理,时间安排恰当,比较好的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引导者的理念。这节课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能面向全体学生,能关注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得到牟老师的关注与照顾,能激发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处理较好,教师的课堂教学与资源利用很有创意,体现了很强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能注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

远程研修磨课培训接近尾声,寒风凛冽,但我们美术四组的研修学习激情澎湃。学习研修过程中,以往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困惑点,受到启迪、豁然明朗。我们组的教师更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该如何更好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音美组的老师们都一篇篇拜读着同仁的优秀作业,有共鸣,有启发,还有很多由此引起的教育思考。感动着别人的教育故事,发表着自己的思考建议,收获自己的教育正能量。研修过程中好像静悄悄的,一切不曾改变,但是内心好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样,这种感觉好像我们根本说不清楚,好像自己“蜕变”了一样,就要蜕变成彩蝶,

在教育的花园飞舞。教师该如何看待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知识方面,我们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教师要有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知识结构要合理,当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互相渗透,相互融合,只懂自己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我们在学习中体会很深。在这段时间的磨课研修期间,我们为了提升每位学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安排了多次研修组交流,在讨论中老师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关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实际困惑和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我们对每一个专题进行总结,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思想, 有些观点非常精髓,有独到的见解。研修中我们从教科研方面、辅导学生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我们研修组共有17人,每天研修活动中,我们积极探索,研究、学习,不断总结适合小学低中高各年级段儿童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中王健老师非常好学,对自己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困惑和心得都一一提出来跟其他老师请教、讨论,李玲等老师每天研修学习非常认真,随笔评论写的非常深入精彩。

我们研修组没有轰轰烈烈大的感人事迹,我们只是在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恪守着自己的职业道德,努力提高完善

自我,为了更好的投入教育事业。我相信随着研修的深入,我们会得到一次蜕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03p.html

Top